通鉴纪事本末:豪杰灭秦6
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以私怨诛杀人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也。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陛下不如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常居禁中。赵高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赵高因个人恩怨背着二世杀了很多人,害怕群臣上朝向秦二世上奏弹劾赵高的胡作非为。赵高便忽悠二世说:“让群臣只听到天子的声音,而无法见到他的容貌,方能显示出天子的尊贵,况且陛下年轻,很多事情并不了解,每天坐在朝廷上,谴责和提拔如有不当,会向群臣暴露您的短处,不如您待在深宫,由我和熟悉法律的侍中们帮你处理政事,这样,大臣们就不能上奏复杂难处理的事情,您就是天下圣主啦” 秦二世从此不再上朝见大臣,赵高借机独揽大权,每件事情都由他做决定。
高闻李斯以为言,乃见丞相曰:“关东群盗多,今上急益发繇,治阿房宫,聚狗马无用之物。臣欲谏,为位贱。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谏?”李斯曰:“固也,吾欲言之久矣。今时上不坐朝廷,常居深宫,吾所言者,不可传也,欲见无间。”赵高曰:“君诚能谏,请为君候上间语君。”于是赵高待二世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间,可奏事。”丞相至宫门上谒,如此者三。二世怒曰:“吾常多间日,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丞相岂少我哉?且固我哉?”赵高因曰:“夫沙丘之谋,丞相与焉。今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贵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问臣,臣不敢言。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守,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以故楚盗公行,过三川,城守不肯击。高闻其文书相往来,未得其审,故未敢以闻。且丞相居外,权重于陛下。”二世以为然,欲按丞相,恐其不审,乃先使人按验三川守与盗通状。
赵高听说李斯对秦二世修建阿房宫有些怨言,便前往拜见李斯,说:“关东的盗贼越来越多,皇上却加紧征加徭役修建阿房宫,收集狗马一类无用的东西。我准备规劝,因为地位低贱没敢说。您是丞相为什么不去规劝呢?”李斯不知是计,表示他想规劝已经很久了,只是因皇帝不上朝,他无法向皇帝阐述自己的谏言。赵高说:“如果您真要进谏,我想办法为您提供机会。”赵高故意在秦二世宴饮,和美女玩乐时,派人告诉李斯可以进宫奏事。丞相便进宫拜见,如此则三,搞得二世非常生气,埋怨李斯故意在他玩得正酣时,找他谈事,赵高乘机说:“丞相参与了沙丘密谋,陛下即位当了皇帝,他的地位却没有再提高,他非常不满,他本意是希望陛下封他为王的。丞相的长子李由是三川郡守,楚地的盗贼陈胜等人都是丞相邻县的人,因为这个缘故,盗贼才公然横行,而且盗贼经过三川城时,李由不肯出击只是躲在城里防守。我还听说他们相互有书信来往,因还没审查核实,没敢上奏给您。况且丞相居住在宫外,权势比您要大。”赵高的话二世都听进去了,他想审问丞相,担心事实不够准确,于是先派人调查核实三川郡守李由与盗贼相勾结的情况。
李斯闻之,因上书言赵高之短。二世雅爱信高,恐李斯杀之,乃私告赵高。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自杀。独李斯就狱,二世以属赵高治之。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斯,搒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乃从狱中上书,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父子相哭而夷三族。二世乃以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皆决焉
李斯听说秦二世派人调查李由与盗贼勾结之事,便上书揭赵高的短处,没曾想,二世非常宠爱赵高,担心李斯会杀了赵高,便将李斯说的话悄悄地告诉了赵高。冯去疾、李斯和冯劫等老臣再次劝谏,请求二世皇帝暂时停止派人对阿房宫的修建,减少四方边防的戍守和转运。结果是,秦二世下令将冯去疾、李斯、冯劫交给法官审问定罪。冯去疾、冯劫自杀身亡,唯独李斯被关进了监狱。李斯从狱中上书,赵高却让有关官员丢弃李斯的奏书。最后,李斯父子被腰斩,夷三族。赵高为丞相,大小事全由他决定。
胡亥、李斯和赵高,沙丘密谋的三人组。赵高将胡亥和李斯隔离开来,由他居中挑拨离间,二世不加思考完全相信赵高,李斯蒙在鼓里,只能被动挨宰,直至最后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