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略008】深研释老归儒道 主试山东显玉华(下)
七月中旬,王阳明达到济南府,正式上任履职,开始筹备乡试相关事宜。待诸事就绪,在开考前的八月初一,山东提学副使陈镐(字宗之,会稽人)陪同王阳明游趵突泉。提学副使是正四品的高官,而王阳明的刑部主事是正六品,属于中层官员,王阳明受此礼遇,当然与主考官的身份相关。
八月九日山东乡试一结束,王阳明便作七律《文衡堂试事毕书壁》:
棘闱秋锁动经旬,事了惊看白发新。
造作曾无酣蚁句,支离莫作画蛇人。
寸丝拟得长才补,五色兼愁过眼频。
袖手虚堂听明发,此中豪杰定谁真?
此次山东乡试共录取举人七十五名,王阳明亲取堂邑穆孔晖为第一名。这年是山东举子,以后大都成为了王阳明心学的追随者,但穆孔晖并没有马上放弃宋儒之学,一直要到与王阳明同在南京为官,受王阳明熏陶日久,才拜在王阳明的门下,成为阳明心学的积极倡道者,但仍痴迷于佛学。
八月二十七日,王阳明编集《弘治十七年山东乡试录》并作序,乡试录相当于现在的高考优秀作文集。
适逢阙里孔子庙和周公庙在年初重修落成,陈镐又陪同王阳明前往曲阜访孔子阙里,谒孔子庙、周公庙,再由曲阜北上游泰山,作《泰山高赋》,刻石立碑,然后返回济南府。
九月下旬,王阳明自济南回京师,由刑部主事调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
徐爱这年也参加了浙江乡试,但名落孙山,他写信告诉王阳明落第之事。
王阳明回信劝慰勉励说:“吾子年方英妙,此亦未足深憾,惟宜修德积学,以求大成。寻常一第,固非仆之所望也。家君舍众论而择子,所以择子者,实有在于众论之外,子宜勉之!勿谓隐微可欺而有放心,勿谓聪明可恃而有怠志;养心莫善于义理,为学莫要于精专;毋为习俗所移,毋为物诱所引;求古圣贤而师法之,切莫以斯言爲迂阔也。”
王阳明在心中,邀请徐爱前往北京求学。
十二月,南京御史王蕃弹劾王阳明和杨廉,称礼部建议用京官任各省主考,于是浙江聘南京光禄少卿杨廉,山东聘刑部主事王守仁为主考官,而两人均不是在岗官员,杨廉当时在家省亲,王阳明则居家养病。王蕃指杨廉不孝、王阳明不忠,要求朝廷治罪二人。
朝廷于是停止了由御史巡案聘任乡试主考的做法,规定主考官一律由谏官充任,但没有处罚王阳明和杨廉。
王阳明能够出任山东乡试的主考官,虽然得益于父亲王华的幕后运作,但王阳明的才学确实堪当此任,而且兢兢业业,圆满完成了任务,也算不辜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对得起任用他的当朝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