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心底的一首诗
青春是心底的一首诗
青春,是青涩的少年;青春,是害羞的姑娘。是少年脸上的一抹微笑,是少女脸上那霎时变作的红。像是含苞的花骨朵,又像是一团熊熊的烈火。表面云淡风轻的,其实内心却早已风起云涌,血液喷张了。
她喜欢看书,清淡的,浓烈的,富贵的,贫穷的。她选书有自己的一套风格,排在第一位的便是绝对不去碰新出版的书籍,但是欧美的除外,类似于《追风筝的人》《岛上书店》《摆渡人》之类她还是会选择的。这一条原则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她在《挪威的森林》里面读到过,当时她还是一名高中生,对于如何选书还不成熟,但读到里面某一位读书人说他不会读近期作家出版的书籍,而只会选择那些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被人们不断认可了的书籍时,莫名的觉得很神圣,所以这句话一直都记在心上。
她平时喜欢一个人,因为她觉得这样会让她感到更轻松自在。时间随意安排,不用担心他人的催促,也不用想着还有人在等着她。一开始还不习惯,但是慢慢的就体会到了独处的快乐,之后便一发不可收,乐在其中了。她发现独处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她,她开始肆无忌惮了,本是个畏手畏脚的姑娘,可是,当她一个人在宿舍的时候,她也竟想做一些大胆的事。毕竟已经是大学生了,人在最美的年纪里无论做什么都会有散发一股清香,就像她深爱的茉莉。她会对着宿舍里的镜子观察自己的身体,听着音乐,穿着吊带在宿舍里手舞足蹈。那时她最爱看的是王家卫的电影,最爱的就是《重庆森林》,她说她很喜欢里面的“阿菲”,她也说不出为什么,很喜欢观影时她带给她的感觉。
读书带给她的除了享受一个人的狂欢之外,还让她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虽然在她身上并没发生过多么盛大的事情,但却也能在小事情里寻开心。小到与陌生人的一次互帮互助,小到与出租车司机的交谈,小到学会了观察四季的更迭变换,明白了为什么人们那么爱四月。忽然一天,她隔着玻璃对着屋外的那一排排新柳,顺口说了一句“旧貌换新颜,人间四月天”。
一直以来生活都是这样平淡无奇的过着,也曾向往爱情,也曾希望遇到一位心灵相通的恋人。但生活并不是想象。
在实习的时候,曾遇到过那么一位外科老师,这位老师在课堂上给她留下的印象是啰里啰嗦,有时还会说一些很粗俗的话,比如他在课堂上一本正经的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在放屁的时候不会有屎出来吗?因为有肛瓣。”顿时哄堂大笑,场面一度难以控制。在他上完最后一节课的时候,他把他的微信号告诉了他的学生们,她就好奇的加了一下。记得那是在一家面馆,因为她很喜欢吃面,就在等面的空挡,她就打开微信翻看了他之前发过的朋友圈。就这轻轻的一点,就这么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小的动作,让她感到“人不可貌相”是对的,有时候要了解一个人不仅不能只看外表,听他说的话,还要走进他的思想。
在里面,她窥探到了他的内心,因为她认为一个人的灵魂气味是可以通过他喜欢的事物间接反映的。在里面,她看到了《小王子》,看到了余华,看到了路遥,看到了林语堂和他的《吾国与吾民》英文原版,在遇到他之前,她以为只有她才会傻傻的买英文原版,当时她想着可以学英语考级。这些可能仅仅是一位爱读书的人都会有的书目,可她却是说不出来原因的激动了,可能是因为平时朋友不是很多的原因吧。也可能是本来也没有抱有什么念头,突然看到这些,这种落差最是让人心潮澎湃,让人心生感慨。上天有时就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帮你解惑,带给你惊喜。
在她心里藏着一份向往,过诗一样的生活,到了她就要面临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了,她在疑虑她可以一边工作着,一边生活着吗?在里面,她看到了答案,是的,人是完全可以过着有理想的生活的,因为他就是这么过着的。遇到他,她看到了希望,怎么能不让她欢呼雀跃呢?她还看到了一份手抄的《来日方长》,当时她并不知道这是一份歌词,读到第一句她就深陷其中了。让她看到了她之前不会碰到的东西,只觉得那些她不知道来源的东西很美,句句入心,之后反复咀嚼,仍是激动不已,那晚她失眠了。感到灵魂得到了升华一般的喜悦。
后来她找机会接近他,当她看到他在朋友圈里说他有几本书想送人了,因为是盗版的,问是否有人愿意要,当时她就给他回复了:“我拿新书跟你换”,于是两人算是有了接触。她知道他有林语堂的英文原版书籍,可就是没有看到有《京华烟云》,因为那是她当时最爱的书籍之一,于是她就想着那它去换,顺便帮他凑齐。
他们约好在外科楼二楼换书,因为他知道那里是她经常去背书的地方,那里很宽阔,因为不是病房。那天她激动的拿着书走在路上,心里七上八下,能感觉到心脏跳的厉害,那天是她早到了,站在一处靠窗的位置等他。把要说的话都提前想好了,她告诉自己不要多说话,说的越多暴露的就越多,她就像是不太想让他知道她读书浅薄而有意要掩藏似的。
再后来不久,他发朋友圈说他要结婚了……
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话就这样必须戛然而止了,哑口无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