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篇🌍三国演义🌍头条

千古风流——从周瑜浅析小说与历史

2019-02-15  本文已影响92人  柒侠传

180708

行云流水音犹在,从此曲误无周郎。

                              ———周瑜《长河吟》

烽火赤壁,东风浩荡。纵观赤壁之战,舌战群儒,祈借东风,直到那日满江火滚,喊声震地,曹军大败。《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这一战所有的功劳都归于了诸葛亮,而周瑜,则成了“嫉妒贤能”的小人。

说来也是,赤壁之战后,周瑜便三次设计欲对付刘备,想要一把浇灭卧龙的威风。不料,千算万算都被这诸葛轻松化解,反倒自己怒火攻心,体毒发作,一命呜呼,临终前还不忘喊出“既生瑜何生亮”如此悲壮一语。读者可笑可叹可悲,如此不折不扣“心胸狭隘”的周郎,终也没聪明过一时。

那为何人们会对周瑜有如此刻薄的看法呢?不外乎就如书中描摹的一般:小肚鸡肠,妒忌贤才,最后还不忘把自己推到深渊。如此可笑之人,当然人人嗤之以鼻了,有什么不对吗?

也罢,这书中的污点实实在在存在,可是,又有谁忽略了什么?扭曲了什么?

史书记载,周瑜生涯二十载,从入世来便跟着孙策东征西讨,建起东吴奠基。后孙策遇刺,孙权继位,险象环生,也是他凭一己之力内忧外患平定乱局,力挽狂澜。如此才能,也难怪获得孙策一句“英隽异才”美称

而且,周瑜其实为人宽宏,历史中唯独程普与他不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长,经常凌辱周瑜。周瑜却甘愿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又何来小肚鸡肠呢? 

参考更客观的陈寿的三国志来说,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其实是周瑜。当曹操大军来犯时,刘备新败,已无力再战;东吴恐慌,百官之首张昭主降,孙权进退两难。纵使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鲁肃东奔西走劝慰告诫,但是诸葛亮只是激起了孙权的争强好胜之心,鲁肃也只是客观的分析了降曹必亡的道理,而正是周瑜的出场,以他的的坚定不屈雄心万丈才让孙权力排众议,最终决心抗曹。在此时,小说与历史的矛盾逐渐暴露……

也罢,再回归原著,观三气周瑜,通过过种种揣测,我觉得这不过是一场周郎与孔明的博弈罢了,而较量就有输赢,两位智者的比拼中,周瑜输了,以生命为代价,也不为过,再说,曾多少人在诸葛亮手中败过,可身败名裂好像唯独几人,周瑜就是故事的受害者。那我们又何来妄自菲薄的猜测和定义,为其扣上无名的罪过?

当然,这并非历史的全貌,真正的历史只有上帝知道。但小说就是这样讲的,我们随心所欲的编造故事,却不愿把他解释透彻,拒绝他的完整和真实,修正他,强迫他,让他运转,直到如作者所愿,然而我们也顺从地跟随着罗贯中的脚步,为历史镜头染色,于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都是历史学家,周瑜却成了《三国演义》中最大的牺牲品,历史的替罪羊。

许多小说源于历史,而历史没有对错,但却无分真假。就像人们总是下馆子,每天吃着同样美味的菜,却永远不知道里面添加了什么。于是甭管你想要了解周瑜,诸葛,还是曹操,无论是谁的历史,还是动手寻找真相比较好。

所以,我所谈的,是《三国》中小肚鸡肠的周瑜,更是三国时鞠躬尽瘁,才貌双全的周瑜。

罢了,读《三国演义》跌宕起伏,而《三国志》肯定枯燥无味吧。

千古风流——从周瑜浅析小说与历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