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空间公众号《有思想的狐狸》待定转载稿件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

功利主义——语文教学的桎梏

2020-05-05  本文已影响0人  玩哈子

语文的重要性毋庸赘言,它是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因此也是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就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前状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学生正在逐渐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虽然教育界不停地呼吁改革,国家也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但依然收效甚微。

学生为什么会觉得语文学习枯燥、无聊?语文教学因何困难重重?语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对此,我这里抛砖引玉,略作分析,以供方家参考、斧正。

我认为,语文教学之所以陷入今天的困境,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教学观念走向了误区即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是语文教学的桎梏。当然,这里的功利主义是狭义上的(单指为了学生考试拿高分),而不是指它的终极目标——育人(这显然也是一种功利)。

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因而它原本是鲜活、有趣的,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什么会觉得枯燥、无聊呢?这是因为老师们在带着功利性教,学生也只好带着功利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似乎只是学会解题,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可观的分数(最好是满分)。

于是,师生都将注意力放在解题技巧之上;于是,老师给学生布置大量习题,希望从解题实践中总结经验,归纳技巧;于是,题海战术就这样“光荣”诞生;于是,学生觉得语文无聊、乏味了。

如果说数学实行题海战术尚有一定的可行性,就将其套用在语文学习中,那么它一定是一种十分拙劣的战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交际(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而不是解题。解题能力的强弱,或者说考试分数的高低,并非衡量语文学习效果好坏的唯一标准。

韩寒在语文考试中未必能拿到高分,甚至可能不及格,但若据此断定他的语文水平低恐怕是个笑话(至少难以服众)。抛开他为人处世的能力不说,单单就其文字功底而言,他的语文学习也是相当成功的。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诚然,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们才会竭心尽力去学。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的学习,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然而,当前功利主义的语文教学模式,正在悄悄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能够转变教学观念,不再将解题作为教学重点,不再以拿高分为教学宗旨,而是注重语文本身的趣味性,那么,相信大多数学生都将不会觉得语文枯燥、无聊。

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小学语文老师讲的一个有趣的故事。明朝有个叫解缙的神童,他很爱读书,有才华,擅长作对子。他家对面有一片竹林,是一个员外家的。有年过春节,解缙写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因为他觉得解缙家里穷,不配这样的对联,而且“千根竹”是沾了自家的光,于是命令仆人把竹子全部砍了。可是第二天,仆人告诉他,那副对联已经变成了“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员外听了更加愤怒,干脆连竹根都挖掉了。结果,解缙跟着把对联又改了:“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员外最终也无可奈何。

那时的农村很穷,根本没有现在这么多课外参考书和各种学习资料,老师也很少布置作业,经常在课堂上讲一些趣味性很强而又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的故事,或者给我们出谜语、讲笑话等,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而且能训练思维,启发思考。

除此之外,像民间许多形象生动的谚语、歇后语、俏皮话等都很能展现语言文字的魅力。比如,小时侯经常被大人骂的一句:“叫化子背不起米——自讨的。”这是多么形象,多么贴切,多么有活力啊!这可不一定要在教科书上及习题中才学得到。

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穿插一些这样有趣的故事、谜语、歇后语等,而不仅仅是围绕着考试题目转,那么,学生必然会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一旦找到其中的乐趣,学习的动力也就随之而来。

周星驰的电影为什么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当然是因为他那无厘头的搞笑。但他为什么搞笑?除了他那滑稽的妆扮、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我想更重要的还在于他那些经典对白和台词(看过的都能随口掰出几句来,不再列举),而这些对白和台词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活力及趣味。因此,窃以为,与其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所谓的名言警句,倒不如让他们通过观看一些语言艺术性教强的电影、小品、相声等来活学活用。

作为古代大教育家孔老夫子的门生,他们就很好玩了:“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夫子问弟子们的志向时,曾点的回答。曾点既不想乖乖地坐在教室里“皓首穷经”,也无意追求“学而优则仕”,他只希望沐浴着春风去野外洗天浴、唱山歌,这是纯粹的修身养性,寓教于乐了。

或许,时代不同了,我们今天也不能像曾点一样去亲近自然了,但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该始终都是共通的。而当今这种功利性的语文教学,恰恰背离了这一理念,因而注定要陷入僵局。

虽然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一再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但是我们若不挣脱功利主义的束缚,无论改革多少次,“以人为本”的呼声多么高,都将是“换汤不换药”的老路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只要我们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能从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那么考试也就不在话下了,“功利”(高分)也将自然而然随之到来——所谓“水到渠成”,是也。


声明:本文原创,请勿盗用,侵权必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