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想法

你真的懂『时间管理』吗?

2016-07-09  本文已影响270人  千漏

连续娱乐五小时和连续工作五小时,你会选哪一个?如果有机会,我两个都不会选。

连续娱乐五小时是我们经历得比较多的,一般情况下,它能给我们带来极致的放纵的快感。对于不同人或者对于不同时间阶段,它出现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通俗来讲,

娱乐它可能出于某种可得性质的快感或是诱惑的存在。如对某个电视剧的剧情发展和结局的好奇和求知。

娱乐可能出于一个压力较为轻松环境。如一个没有任务的周末,刚刚完成了五天的工作,需要一个休息作为心态的调整。

娱乐它可能出于某种价值观并且因此持续出现。虚无主义者既对工作没兴趣也对娱乐没兴趣。但是事实是,如果可以自由选择,他们会违背自我地选择娱乐。

娱乐它可能出于低下的自控力和自我节制。这方面的例子的内容太多、太交叉不宜在例子上过多拓展。

娱乐它可能出于对其他事件或者事物的厌恶。在毫无意义又伤脑力并且不太紧急的数电课程设计作业和娱乐面前,你会选哪个呢?你越不想去做其他事——比如数电课设,你就会花更多时间去娱乐。

当然还有一种『碎片化时间』的娱乐,但是它不可能持续五个小时这么久吧。

从封建社会走出来以后,我们国家对娱乐的污名化逐步走向了新的高度。是幸运还是不幸运,当我们为娱乐辩白的时候,往往不是出于逻辑完备的理智,而是出于『先已经自我娱乐,再为自我辩白,再为自我娱乐辩白,再为娱乐辩白』的老套路,所以你平时和别人在这方面的辩论是怎么来的?

除非你的工作任务极具挑战性和乐趣,否则你最多只能坚持一个小时的工作就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到其他地方了:以收发邮件为由玩一下手机,或者明显感到生理上的不适,需要十多二十分钟的『打断时间』来休息和调整状态。

我们能够长时间工作的原因无非是能在工作过程中保持长期的兴致,否则你可以发现:你可以以各种理由打断你的工作时间。

回过头来看,为什么我不会选择长时间娱乐或长时间工作呢?

什么是『累』

首先,你知道什么是累吗。其实,我们往往也没有深刻理解『累』这个概念。

心理上的厌倦或者是精力、注意力的不足是『心理上的累』。

而『生理上的累』指的是对身体的一定程度的损害。对身体的损害可以分为『可自然恢复』的损害和『不可自然恢复』的损害。运动后的累也可以这么理解:当我们运动之后感到肌肉增长的时候,实质可以理解为就是肌肉撕裂再自然恢复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你的肌肉就更有力并且更强健了。

其实在考虑到累不累的时候,我们往往没想到的是『保持现在不累的做法是未来不累的一个战略储备』。

例子比较难举。

当你星期一熬了一次夜后,星期二的下午你还有足够的精力去专心去做手头上的事吗?其实,缺乏充足的休息或者睡眠,它不会『马上对人的行动力造成一定的损害』,而它会『对未来的一段甚至是几天的时间的精力和行动力造成一定的损害』。

熬了一次夜,你可能会损失未来几天的行动力和精力。这甚至会和连续几天的『睡眠剥夺』对人的精力所造成的损害是一致的。

很多人做时间管理的时候都会把一天的时间用得很尽,这导致了未来几天的行动的低效率,反而,这是得不偿失的。

我们人类都是脆弱的生命。做任何事情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但是只要是那些『可自然恢复』的损害,是可以恢复的。

我们每个人类,实质上大概就是一堆一百斤重至两百斤重的碳水化合物。就是通过不断的休息和能量补充,才不至于像其他有机物一样被消耗分解殆尽。

回过头来看,长时间工作或者是长时间娱乐,都会造成对人体造成『不可自然恢复』的物理损害。这就是『生理上的累』一大部分。

『累』的『延迟效应』

但是为什么长期娱乐的时候,我们根本不会感觉累呢?是激素和心理调节的作用。举个例子,当你进行剧烈运动的时候,并不会感到累。但是运动完之后,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累,感觉到刚才的体能的消耗。

激素和心理的调节,使我们尽可能忽略身体的不适,使我们尽可能能专心去做某个事,以便我们把事情做好,这种调节机制是人类进化和遗传的结果。

还有一点,当我们严重感觉到『生理上的累』的时候,比如头痛、或者是严重丧失对事物的专注力,眼睛出现严重的不适等等的时候,其实已经是身体发出警钟了,这时候我们发现自己累了,其实已经太晚了,往往已经对自己身体造成如视力损伤等等『不可自然恢复』的损害。

正如我上面所说,长时间的娱乐它也会让人很累,只不过这种累它不会马上体现出来,它会延迟地让你感觉到,累。没有精力,也是很多人从娱乐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失败的原因。这可以说是我发现的『累』的『延迟效应』吗?

精力管理

话题转回刚刚对时间维度的『形而上』上,许多有关学习或者是工作效率的因素,比如精力这个因素,在时间维上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聊了那么多,我们发现我们听说的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都是错误的,尤其是他们忽略了对个人精力的管理。因为精力管理最难做到的是:对精力的管理最好是能因不同人或因不同事而机动修正的——这往往是许多『时间管理』方法很难说清楚的一件事。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不能完全支配自己的时间。比如妈妈要带孩子、比如学生要上课等等,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无法得到比较长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间管理方法尤其是『番茄工作法』无法被长时间执行下去的原因。

『精力管理』也算得上是『时间管理』的一种方法吧,它也是旨在提高人的学习或者是工作效率。

『精力管理』最关键的一点是注意到那些让你精力损失严重的事情。『时间管理』的理论一般会建议你对不同长短的时间进行分类管理。比如许多『时间管理』理论认为,我们可以大致把所有可利用的时间分为『碎片化时间』、『块状时间』、『长段时间』三类。

『碎片化时间』一般指的是持续5到10分钟的细碎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片段。比如在商场排队无可奈何的无聊时间,或者是比较短的坐公交的通勤时间。想要最有效地利用这些时间,你可以打开手机拓展了解一些新的小知识,或者对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做一下回顾,对最近的工作做一下反思和总结——这样,当你开始新的学习或者是工作的时候,新旧的事物会比较容易构成一个系统和体系,能提升你对新事物的掌控能力和学习效率以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些时间用作休息,以便有更好的精力和效率去做下一件事情。

『块状时间』一般指的是持续30到60分钟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段。这种长度的时间时候连续性的不能被打断的学习或者是工作。比如利用这段时间仔细看完一本书的一个章节,或者是把手头上的一个任务的一个重要部分给做好。因为长度适宜,『块状时间』往往是三者中平均效率最高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比较重要的事情放在这些时间上去做。

『长段时间』一般指的是持续两个小时或者以上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段。由于人会自然地在『长段时间』内感到比较放松,所以这段时间的工作效率也会大大降低。『长段时间』适合用于休闲放松,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适用于去完成一个任务的不太重要的部分,并不太适合用于利用在重要的工作学习任务上。

正因为如此,许多『时间管理』类的书籍会建议大家将『长段时间』拆散为两三个的『块状时间』,中间设『碎片化时间』来作为打断工作的休息时间。这样,借着这两三个『块状时间』,我们在相同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都能得到明显提升。

这种『时间管理』方法的一个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番茄工作法』。

而事实上,我们可能意想不到的是:如果不把时间用作休息,无论是长段时间,块状时间还是碎片化时间,都会一定程度地损耗你的精力。尤其出人意料的是碎片化时间,它会让你在不同事件中不断切换思维模式,的确是挺消耗脑资源的。

考虑到『精力管理』的各种因素,我们才能做出更好的『时间管理』决策。

最后的补充

以上是我做了一段时间的『时间管理记录和精力管理记录』后的看法。可以说,通过做这方面的记录,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我们的学习工作规律——包括了解自己关于学习工作方面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不断提升自己『时间管理』方法的决策的合理性和完善程度。这,就是如何去做『时间管理』的一个比较合理的操作方案。

---------------------------------------------------------------------------------------------------------------

发现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thoughts96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