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799: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2024-07-30  本文已影响0人  花言大帅

学习内容:

【原文】

隋炀帝至江都,荒淫益甚,宫中为百余房,各盛供张,实以美人,日令一房为主人。江都郡丞赵元楷掌供酒馔,帝与萧后及幸姬历就宴饮,酒卮不离口,从姬千余人亦常醉。

然帝见天下危乱,意亦扰扰不自安,退朝则幅巾短衣,策杖步游,遍历台馆,非夜不止,汲汲顾景,唯恐不足。

帝自晓占候卜相,好为吴语。常夜置酒,仰视天文,谓萧后曰:“外间大有人图侬,然侬不失为长城公,卿不失为沈后,且共乐饮耳!”因引满沈醉。

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

后惊问故,帝笑曰:“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帝见中原已乱,无心北归,欲都丹阳,保据江东,命群臣廷议之。内史侍郎虞世基等皆以为善。右候卫大将军李才极陈不可,请车驾还长安,与世基忿争而出。

门下录事衡水李桐客曰:“江东卑湿,土地险狭,内奉万乘,外给三军,民不堪命,亦恐终散乱耳。”御史劾桐客谤毁朝政。

于是公卿皆阿意言:“江东之民望幸已久,陛下过江,抚而临之,此大禹之事也。”乃命治丹杨宫,将徙都之。

【原文华译】

1 隋炀帝自从到了江都,荒淫益甚,宫中有一百多个房间,都十分舒适豪华,以美人居住其中,每天令一房为主人。江都郡丞赵元楷主掌供应酒食,皇帝与萧后及他宠幸的姬妾一房挨一房依次宴饮,酒杯不离口,跟从的美姬一千余人,也常在醉中。

但是,皇帝见天下危乱,也忧虑困扰,不能自安,退朝之后,就幅巾短衣,拿着手杖散步,遍历台馆,不到黑夜不会停止,欣赏各种精致,唯恐没有看够。

皇帝自己通晓占候卜相,又喜欢说吴地方言;常在夜里置酒,仰视天文,对萧皇后说:“外间大有人要图谋侬(吴语“我”),但是侬不失为长城公(陈叔宝),你也不失为沈皇后(陈叔宝的皇后),我们还是一起快乐饮酒罢了!”然后斟满酒杯,喝得大醉。

又曾经引镜自照,回头对萧皇后说:“好头颈,谁来砍呢?”

皇后惊问其故,皇帝笑道:“贵贱苦乐,轮流更替,何必伤心!”

皇帝见中原已乱,无心北归,想要定都丹阳,保据江东,命群臣廷议。内史侍郎虞世基等都赞同;右候卫大将军李才极力陈说不可,请车驾还长安,与虞世基争吵愤怒而出。

门下录事、衡水人李桐客说:“江东低洼潮湿,土地险狭,对内要奉养万乘之君,对外要供应三军,民不堪命,恐怕也将散乱罢了。”御史弹劾李桐客诽谤朝政。

于是公卿们都顺从皇帝意思说:“江东之民盼望已久,陛下过江,抚慰而君临他们,这是大禹的事业。”于是下令修建丹阳宫,准备迁都。


【学以致用】

帝笑曰:“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杨广这段话到底是悲极生乐?还是生命快到终点时的认命?

杨广绝对属于聪明的一类人,但这类人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

换个说法,

这类人一定会走到这一步,那么返回去看,怎么提前预防?

这就牵扯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大问题: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对于杨广来说,他处在权力游戏当中,在他的价值目标里,他不惜做出悖逆之事,弑父杀兄,最终成功获得最高权力。

接着,最高的权力换来无限的生活奖赏。

反过来讲,他需要用无限的生活享受来等价于过去在权力博弈时的付出。

这是一种人性,也是人的一种习性。

所以为什么很多“屠龙之士”会异化成恶龙呢?  就是因为这个习性打不破,这种人性克制不了。

能克制的人,基本上都属于道德水平很高的,哲学思维很高的人, 他的精神追求突破了世俗的物质上的享受(眼耳鼻舌身意)

比如,李世民

李世民在上位之前,也发生了玄武门事件(为了活下去),可是在他登上最高权位的时候,他还能主动的把魏征这样的人留在身边克制自己的性格。说明他对自己的性格、对国家的长远治理有深度思考并且志向远大。

杨广志向也很大,但不是在治理上,而是享受上。 征服突厥与高丽,也是一种虚荣心的享受。

再比如我们的教员。 是真正做到了《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里面的一句话: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能把大责任放在肩上的人,他不会去享受生活。他最多就是停下来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向前。

正因为有他的存在,他身后的人,甚至他身后的未来的人可以得到生活的享受。

这是最好的人生价值,但是需要克己复礼。

做到这一点,不容易。

所以得扪心自门,回到灵魂深处问问看,我们愿意将这类的人生价值变成自己的人生意义吗?

假如有一天你当了老大,不管是村、社区、还是企业主....,你愿意克己复礼,让大部分人过的好吗?

很多人不一定会认可这一点的。比如杨广。

也会有人觉得,受那么多辛苦才上位,不享受岂不是傻吗?...

这就是价值观的选择问题了,选择什么就接受什么。

比如杨广,选择极致享受,当了14年的皇帝后生命结束。整个过程中他开心吗?我认为不一定,压力和恐惧的时候也会很多。

返回去思考,这里面有个重要的点值得注意,

就是对小孩的教育,一定要在成长过程中拉高他的哲学思维,拔高他的精神追求。

有的人可以通过自我教育完成这一点,但我认为长辈有意识的培育可能更好,不至于走偏。

当TA有很高级的精神追求时,就会对物质的享受就不是很在意了。这最起码有两个好处

1,沉迷于物质享受,就会丧志。

2,物质享受要钱呐,很多很多钱,多到连隋王朝都支撑不了。 当事业崩塌的时候,那时他的人生基本上也废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