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看的第一个展览~流动儿童的彩色世界
中午时分,可怡妈妈问我乐昌最近有什么展览,我说图书馆有。我午间散步经过时还没开门,2点半又去,展览室的门刚打开,我是第一个观众,随后也有人进去,但是走马观花瞄了几眼就走了,我觉得那样看展挺遗憾的!虽然说这个展览和往常一样就是一些喷绘的展板,看起来很朴实无华,但是,我却看了近一个小时!从前言到每一幅画、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看了,内心充满了感动……


前言里写道:“良好的美术教育对学生不仅是一种奇妙的语言,更无时无刻不在告慰人们的心灵,让人在美育活动中活得真善美.”(这句话我无比认同)
“这些绘画作品,为大家展现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儿童群体是如何在生活中自立自强,如何在小小的美术天地里尽情挥洒他们独有的彩色童年的。”
展览的前面几张都是流动儿童的生活照片,可以让大家了解这些孩子们的生活状态。




这些孩子们随父母工作变迁而不断流动,他们大部分住在“城中村“----一些脏乱差的穷街陋巷,他们的生命虽透露着隐隐的自卑,却依然顽强、倔强,他们也有梦想……
看过孩子们的生活照片,再来看看孩子们的画作,这些画作和我们孩子们的差不多,没有商业机构那种吸引人眼球的惊艳效果,基本都是原生态的,真正反映孩子们内心的想法和追求。













孩子们的文字也非常打动人,建议大家细细品读,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去呵护






“城里的孩子是花样年华,这些流动儿童却如飘萍般的草样年华。”生活尚且如此,何况听来跟流动儿童似乎并无关联的“艺术”!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平等地对待农民工子女,最能打动人心而不设防的也就是艺术了,画笔挥动的时候,这个世界里没有身份之别!
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去仰望星空”。热爱艺术吧,它会让孩子们的星空更加灿烂!

补充一个后记:希望送给这些流动儿童一篇文章~百合花开(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在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的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的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有蜂蝶鸟雀飞过,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来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富有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的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欢喜的泪滴。
年年春天,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之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嗅着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
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