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解读系列一
《自控力》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
例如,把自控力当作一种美德,可能会让初衷良好的目标脱离正轨。所以,麦格尼格尔要求她的学生了解影响自控的生理学基础、心理陷阱和各种社会因素。麦格尼格尔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
这门课程就是《自控力》一书的基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重要三句话:
我要做和我不要是自控的两种表现,还得有第三种力量:那不是牢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如果你想有更强的自控力,就得有更多的自我意识。
经常让大脑冥想,它不仅会变得擅长冥想,还会提升自控力,提升你集中注意力、管理压力、克制冲动和认识自我的能力。
启发:
我要做:是个人的原始本能、欲望本能、冲动本能,是本我驱动。
我不做:是人的理智系统,经过三思后理智的决定,是考虑道德规范等理性决定。
我要做和我不做是一组矛盾和冲突,是冲动和理智的对决,是本我与自我的对决,是本能与理性的对决。
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引入我想做。
我想做:是个人的理想,个人的目的和目标。本能与理智冲突时,要战胜本能,必须克服当下的小利,而考虑未来的大利。也就是结果性导向。
如同人在做一个选择时,其实最好的办法不是衡量选择一和选择二的优劣,因为任何一项选择都有利有弊。都不可能完美。此时你只是纠结选择哪一个,此时容易被短视遮掩。此时,想一下你的目的是什么?而不仅仅纠结做哪个选择。这样跳出问题本身,反而更容易看到本质,知道你们的目的时,就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
自我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和动物的首要区别。自我意识同时可以让人审视自己,自己人旁边观察自己如何思考等。
很巧的是自己在研究故事时,里面也谈到了自我意识。应该是心理学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我昨天的文章中谈到了自我意识带来三种反映。
一是有我的个体意识,
二是有时间的意识,
三是本我和自我会产生冲突。
这和自控力中谈到的自我意识既有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在于明确自我意识是将人和动物做区别的标志之一。
本能、冲动等是动物和人都有的,意志力、自控力则是一种抑制冲动的能力,它使我们能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
强化自控力就要强化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让人更明确自己想到什么,真正的目标是什么,从而摆脱暂时欲望的冲动;可以更清醒意识到自己为人,追求理性和理智,不为一时欲望牵引;冥想等方式是让人更专注、注意力集中,在专注中头脑清醒,在专注中更认识到自我,在专注中减少干扰,减少欲望;在断舍离中明确自己需要的本质和根本是什么。
4、西方心理学很多在讲冥想,一方面说明东方注重心灵的特长更易于调整自我。一方面冥想所包含的内容很多:训练专注力和集中力,在专注中头脑清醒,自我意识加强,从而自控力加强,冥想可以让人通过在现代欲望过多中,保持一份简单,从而保持一份宁静,保持一份欲望的干扰。
引导:
在冲突时,多想想我想要什么,那是自己真正的目的、目标和需求,有助于自己摆脱暂时的欲望、冲动。
适当进行冥想训练。生活中断舍离,追求简单和心灵的宁静;训练强化专注力和集中力的培养;冥想同时也是一种放松、回归自我最好的办法之一。
在这之前我刚好经历了一场欲望与理智的决择。前天晚上刷手机一直到半夜三点,五点醒来后又继续刷竟然睡意全无。第二天自然是花了大量时间进行补觉,造成时间的极大浪费,身体的损伤。
联想到过去我每天早起游泳,一天精神充沛,自然会形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规律,身体健康、愉悦,头脑清醒,人会充满一种斗志,意志力和自控力更强。
为此我及时删除了相关软件,退出群,马上来个断舍离,并计划重新恢复早起游泳的计划,重新开始有规律的生活,相信生活会更充实并且充满快乐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