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卷三·二·鲁公女)
招远县(今山东招远)张于旦,性情狂放不羁,常年寄宿佛寺,偶尔外出游玩。一次,遇见了县令老鲁的女儿翠花,回去以后念念不忘。
没过多久,翠花病逝。老鲁离家路远,故而将遗体寄存在佛寺。
张于旦对遗体敬礼有加,每天起早上香、吃饭祭拜,半个月来从不间断。
这天晚上,张于旦正挑灯夜读,稍一抬头,发现翠花正站在桌旁微笑。心下大惊,结巴着询问来意。
翠花笑道:“感君日夜祷祝,特来此处报恩。”
张于旦大喜,将她留了下来。
翠花央求:“妾生前喜好射猎,积攒许多罪孽,因此不得转世。烦劳君为妾诵念五千零四十八遍《金刚经》,大恩必不敢忘。”
张于旦牢记在心,每晚站在灵柩前捻珠诵念,直到秋季,才想起来要去考试。
翠花劝说:“君福薄,考不出成绩。”
张于旦也是听劝,干脆躺平不学了,留在寺里专心念经。
五年后,老鲁离职,手头没什么积蓄,想把遗体就近安葬,却没有合适的墓地。
张于旦趁机跳出来,劝道:“我刚好在附近买了一块土地,若不嫌弃,甘愿奉献。”
老鲁求之不得,借张于旦帮衬将女儿风光下葬,虽说感激,心里难免起疑,自以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得到了群众由衷认可。
待老鲁离去,一人一鬼结伴回家,接着岁月静好。
这晚,翠花倚在张于旦怀里,忽然泣道:“五年之好,今将离别。受君念经恩惠,我得以转世到河北卢户部家。君若有情,可在十五年后的八月十六日,到河北相会。”
张于旦一听这话,眼泪也流了下来,叹道:“我今年三十多岁,十五年后奔五了,还能干啥?”
翠花哭着说:“君只管前去,妾愿作奴婢报恩。”说罢,引着张于旦走出大门。
门外的十字路口,停着几辆马车。
其中有辆镶嵌金属饰物的小车,上面坐着一个老妇,招手冲翠花喊道:“来了吗?”
“来了。”翠花应过一句,转头嘱咐张于旦:“勿忘约定。”
张于旦颔首应允,眼看着翠花登车离去,独自怏怏返回家中。想到念经功效,从此专心祷诵。
一夜,梦遇神人来告:“看你念的比唱的好,应该去南海深造。”
张于旦问:“南海离这多远?”
神人答道:“近在眼前。”
张于旦领会深意,醒来后继续修行。
三年后,长子、次子科举高中,相继入仕,家境愈发富庶。
张于旦又作一梦,自己跟着青衣人走入大殿,见内中坐着一人,外表与菩萨相仿,连忙伏地叩首。
其人说道:“你善心可嘉,只是命数不长,我已替你向上面求情了。”说完,令童子引去沐浴。
池水清澈,游鱼穿梭其间;水温适宜,不时传来荷叶香气。在童子引导下,张于旦缓缓走进深处,接着脚底深陷,周身沉入水中。
张于旦就此惊醒,不知梦境何意,但身体由此发生翻天变化:先是白胡子脱落,过一阵子,连黑胡子也纷纷掉落;接着面容舒展,皱纹渐渐消失,几个月后,脸部光滑细嫩,清秀的号室孩童一般。
不久,夫人病故。儿子张罗着为父亲海选老伴。
张于旦摆手说:“岁数大的不要!再等些年,我去趟河北,给你们找个小妈。”
约期将至,张于旦领着仆人赶赴河北。逢人打听,果然有个卢户部。
早先,老卢生有一女,落地便能说话,长相甜美可人,深受夫妇喜爱。长大后,名门望族抢着说媒,女孩执意不许,催问之下道出前世约定。
老卢略作计算,笑道:“傻孩子,老张头年近半百,真要是来了,你还嫁他不成!”
女孩不听。
老卢假意应许,私下闭门谢客,以断绝女儿念想。
八月十六日,张于旦如期来访,结果被挡了回去,无奈之下,整日守在门外。
女孩以为负约,涕泪不肯饮食。
老卢担心出事,便去试探张于旦,发现此人年轻倜傥,并非想象中的五旬中年。心下稍喜,便请回家里详谈,又知是官宦巨家,更为欢喜,连忙择选吉日,将女儿送上门去。
张于旦二人犹如少年夫妻,倒是儿子、儿媳更像公婆。
一年后,老卢逝世。其子小卢年幼,被当地豪强欺负,以致家产丧尽。
张于旦将小卢接回家,直至抚养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