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首位霸主不是齐桓公,而是另有其人
提起春秋霸主,人们很自然的就想到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人,但是,第一个春秋霸主是谁呢?还真不是齐桓公等人,而是郑庄公。
郑庄公,郑国第三任君主,名姬寤生,郑武公之子。据说是他母亲武姜生产前,毫无征兆,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被子里多了个孩子,你说吓人不,所以不喜欢这儿子,后来武姜又生了一个儿子叫共叔段,这人长得一表人才,武姜很是喜欢,就不停的给郑武公吹枕边风,立共叔段为太子。郑武公不为所动,最终还是寤生上位,是为郑庄公。
当然,“霸主”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定位。如果硬要和后面的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人相比,显然,郑庄公的“分量还不够”,但是郑庄公这个人开启了一个赤裸裸挑衅天子威权的时代,没有他的开端,后面自然也不会有春秋五霸的出现。从现实角度来分析,第一个霸主也不可能像后来者那么威权,一上来就有雷霆之势,那样的话,还不直接把东周给灭了?
所谓“霸主”,一定是对内、对外都有所建树,一起来看下郑庄公霸权的体现。
一、平定内乱
郑庄公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有人说他是奸雄之祖,尔虞我诈的功夫,怕是曹操也不及。来看看他是怎么除掉他弟弟的。
上位后,武姜代表共叔段向郑庄公提出了封地要求,而且指定了两块地方让郑庄公选择,一块是京城,一块是制地。
京城,在郑国的地位如何重要,自不必多言;制地,易守难攻,郑武公去世前夕曾交代寤生,此地不可封给任何人,郑庄公自然是铭记于心。最终,将京城封给了共叔段。朝中诸臣议论纷纷,说不该将京城给他,郑庄公只是笑笑不语。
共叔段拿到京城后,这娘俩开始折腾起来了,招兵买马,蓄养死士,看这架势,可不像是打猎的样子啊!
过了几年,共叔段觉得准备的差不多了,郑庄公意识到也该收网了,就同祭足、公子吕定下计策,公子吕领兵车二百乘埋伏于京城附近,郑庄公以入周汇报工作为由领兵驻扎在廪延,战事很顺利,共叔段兵败自杀。
当然,就平定共叔段过程来看,郑庄公似乎是一个受害者的形象,毕竟是共叔段谋反在线,他反击在后。但是他在共叔段招兵买马的时候不进行阻拦,而且还故意设下伏兵,其实这一切都是他引导着共叔段慢慢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二、霸权展示
郑庄公的霸权,主要是挑战王权,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假命伐宋
提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家就会想到曹操,其实,最早干这活儿的是郑庄公。
郑国,是一个新立的诸侯国,传到郑庄公也只是第三代而已,所以要想在国际上立威,必须找个倒霉蛋打一架。宋国,很不幸,成了郑国的靶子,以邻为壑不是说着玩的。
但是,宋国开国首领是前朝殷商纣王的兄弟微子启,是和周朝年岁一样大的老牌诸侯国了,哪那么容易打,万一打不过,偷鸡不成蚀把米,那就尴尬了。
郑庄公利用自己周朝卿士的身份,假传周桓王的命令,联合鲁、齐,并传檄其他几个小诸侯国,以宋国不给周天子进贡为由进行讨伐。
郑庄公假传王命,仅仅是一个开始,没多久,他又干了一件更大的事!
2、繻葛之战
从辈分上论,周桓王应该管郑庄公叫一声叔吧。周桓王的奶奶和郑庄公的母亲是姐妹。但在王权面前都变成了浮云。周桓王上位后,觉得郑庄公这人不地道,就逐渐削去了他的卿士职位。
郑庄公很不高兴,就派人去周朝城外偷麦子,最终,因为这几车麦子,两个人打了起来,繻葛之战就这样爆发了。激战中,郑国将领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肩膀,想乘胜追击,被郑庄公拦下。
想想那个时候周天子真是不容易,还要亲自披挂上阵。
这一箭,不仅仅只是射中了周桓王,更是把周天子的威仪给击碎了,此后,周天子干了另一件瞠目结舌的事情:与郑国交换质子。
从此,周天子威权加速坠落,周礼逐渐被人撕碎,整个社会进入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而作为社会秩序破坏第一人---郑庄公,绝对能算的上是春秋第一霸主称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