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三毛
或许,我们终有那么一天:牵着别人的手,遗忘曾经的他。——三毛
大学时偶然间听到同学聊三毛这个人,说她是个才女,一个人走遍了万水千山。我就纳闷了,三毛不是那个头顶只有三根毛的流浪小男孩么?那时候才知道,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三毛,是个才女作家。人都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因此我并不为我的无知而感到羞耻。这么一个传奇的女子吸引了我的好奇心,看过他写的《沙哈拉沙漠》,那时候并不不了解三毛的成长环境,只是一味的羡慕她和荷西那相濡以沫的爱情,以及他们在撒哈拉沙漠看似穷困潦倒的生活,实则是他们生活中美好的回忆。
要想彻底了解一个人,真的是得了解她的原声家庭、她的成长环境,这些都是一个人性格的重要属性。三毛从小是个怪癖的小女孩,害羞内向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被同学隔离,又不受老师的喜爱,这种压抑的环境让她第一次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因此休学在家,由父母教学。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对她又是疼爱有加,这种原生家庭是和谐幸福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三毛这种极其敏感有不同常人的性格呢?这在心理学上,至今都是个迷。
幸运的是三毛虽然无法与学校这个小圈子融合,但父母尊重女儿的选择。父母自己本身是知识分子也注重孩子的教育,因此担任其了三毛的家庭教师。只是父母比较都有工作在身,平时也只有下班后才有时间跟三毛接触。因此整个白天,对三毛来说是个漫长的日子,她没有玩伴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这个小世界就是书籍的海洋,书成了她童年唯一可以慰藉的东西。
十三岁的她把自己关在家里,在书中寻找安慰,没有了学校的压力她变得自由,但她依旧将自己的身心囚禁起来,他的世界只有自己,她不跟家人一起吃饭,常常自己一个人待着,似乎这样才安全。父亲怕她长期这样会得抑郁症,便开始给她请家教学画画。一个人的启蒙老师影响有多大,看海伦凯勒就知道了。对于三毛这种特殊小孩,老师也是至关重要。三毛从国画,再到油画,打开她心扉的是他的油画老师顾福生。从油画到文学,慢慢的把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三毛转变为现实世界中的社交。因为顾福生她开始在意自己的形象,开始有了社交。三毛终于像正常同龄人一样又上学了,在大学她有了许多的朋友,也常去参加沙龙活动,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看到青春期的三毛,你是绝对不会相信她小时候是那样的孤僻。
顾福生的出国,让三毛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她渴望有人像顾福生那样打开她的心扉,终于这个人出现了,他就是梁光明。活波开朗的三毛,当发现自己对他产生浓烈的爱慕时,她主动的追求梁光明。两个人相互吸引,成了校园里众人羡慕的一对情侣。
校园爱情总是甜美的单纯,又没有压力。现如今多少情侣分于毕业,而三毛早在那个年代就经历了一场毕业就分手的恋爱。父母幸福的婚姻让三毛渴望婚姻,因此她要梁光明毕业后两人就结婚,当然这只是三毛自己一厢情愿。梁光明像大多数男人一样,想先立业后成家,于是选择了出国留学。太想要得到一个人,抓得太紧反而会适得其反,显然三毛的初恋与失败告终了。
台北是个伤心地方,看着自己曾经喜欢的人都出国留学,三毛也决定独自前往西班牙留学。别人一人异国他乡,都是思乡情节严重。三毛不一样,她投入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并散发出光芒。众多的爱好者与追求者,她也不拒绝,那时候交往的男朋友估计一双手都数不过来了。辗转各个国家,荷西也是当年追求三毛的爱慕者之一,只不过那时候荷西还是个大学生,三毛也完全没看上这个比她小好几岁的男孩。但荷西却对她一往情深,说给他个六年,他一定会再去找她。三毛把他的话只不过是当做是句玩笑话罢了。在异国他乡待了五年,或许这种生活她找不到刺激了,开始有了思乡之情,回台湾了。
这时候的三毛已经快三十,回家当然逃不过我们现代人也逃不过的问题,那就是被父母催婚。开始在台湾任教,后得知当年的初恋情人已经结了婚。父亲给她介绍了个德国教师,对三毛疼爱有加又有学识。三毛也没有拒绝,想着是该给自己年轻时的任性画上一个句号,从此过着相夫教子的平淡生活了。也不知是否是造化弄人还是上天偏不让三毛过这种平淡的日子,未婚夫就在置办婚礼前一天猝死了。而就在这的前几天,三毛收到了一封来自荷西的和他的照片。三毛对他早已经没有了任何印象,比较已经过去六年了。未婚夫的猝死也给三毛不小的打击,于是她再次收起行囊前往有荷西的城市西班牙。缘分会让你遇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不管你是否愿意,他都会出现在你的面前,直到你能接受。和荷西的重逢,安抚了三毛失去未婚夫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