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季脉象与五脏疾病(八)

2023-11-12  本文已影响0人  博学的毛婆婆

急虚身中卒至①,五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如堕溺②,不可为期。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脏虽不见,犹死也。

①急虚身中卒至:正气一时暴绝,外邪突然中于身,客邪突然至于内脏而产生的病变。

②堕:跌落下坠。溺,落水淹没。

如果正气暴虚,外邪突然侵入人体,仓储得病,五脏气机闭塞,周身脉道不通,大气不能往来,就像从高处坠落或是落水淹没一样,就无法预测死亡的具体日期。如果脉息断绝而不再来,或是跳动异常急促,一次呼气脉搏就跳动五六次,虽然形体没有衰败,真脏脉也没有出现,仍然是要死亡的。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③,如新张弓弦,色青白不泽④,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摶,如循薏苡子⑤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

③责责然:刀作响的声音,即震震然,形容可畏的样子。

④不泽:不光滑。

⑤薏苡子:中药名。累累然,形容心知真脏脉象短而坚实。

肝脏的真脏脉来时,内外劲急,就像按在刀口上一样震震作响,又像按在新开的弓弦上一样硬直,面部呈现出青白色而没有光泽,毫毛枯焦就意味着要死亡了。心脏的真脏脉来时坚硬搏手有力,就像触摸到薏苡子那样小而圆实,面部呈现出赤褐色而没有光泽,毫毛枯焦,就意味着要死亡了。

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⑥,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

辟辟然:形容肾的真脉像沉而坚硬。

肺脏的真脏脉来时,大而空虚,好像用毛羽拂拭人的皮肤一样轻虚,面部呈现出白赤色而没有光泽,毫毛枯焦,就意味着要死亡了。肾脏的真脏脉来时,搏手有力,像拉断绳索那样有力,又像用手弹击石头一样坚实,面部呈现出黑黄色而没有光泽,毫毛枯焦,就意味着要死亡了。

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脾脏的真脏脉来时,软弱无力快慢不匀,面部呈现出黄青色而没有光泽,毫毛枯焦,就意味着要死亡了。总之,凡是见到五脏的真脏脉都是不治之症。

帝曰:见真脏曰死,何也?

歧伯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③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⑧。

⑦手太阴:指寸口脉。

⑧“故五脏”两句:五脏之气,各自在一定的时候以不同的脉象出现于手太阴寸口。

皇帝问:见到真脏脉就要死亡,这是什么道理呢?

歧伯说:五脏的营养都依赖于胃腑水谷的精微之气,因此胃是五脏的根本,五脏的脉气不能自行到达手太阴寸口,而是必须借助于胃气的输注才能到达手太阴。所以五脏的脉气能够在各自所处的时间,以各自的脉象出现于太阴寸口。

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⑨也,故曰死。

⑨病胜脏:邪气亢盛,正气衰竭。

如果邪气过盛,必定是精气衰竭,所以疾病严重时,胃气就不能与五脏的脉气一起到达手太阴,使得某一脏的真脏脉单独出现,真脏脉单独出现就是邪气过盛而脏器受损,所以说是要死亡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