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章:管理 读书笔记

2018-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姚姚晃晃

今天看的是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做朋友》第三章:管理 的内容,问什么我偏偏选中了这一章节的内容呢?因为现在的我是一名项目小组长,对于整个项目的安排与规划并不是很干练,所以我认为在我看完这一章节的内容之后会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

1、估算时间

任务一旦派发下来,作为组员的大多只是关心自己做什么、任务什么时间开始、结束。而组长则要细细的划分每个人做什么、在什么时间段之内完成、估算任务所需时间······等等。最常见并且最致命的错误便是将任务所需时间估算错误。

李笑来老师的文章提到在时间领域有一个与墨菲定律同源、但貌似悖论的侯世达法则之分牢记:

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以及李笑来老师在文中举例的一些人们执行任务时的真实情况:

每个学英语的人都遇到过几乎一模一样的尴尬——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一开始,学习者往往以为自己的问题只是词汇量不够,便买来各种词汇书啃啊啃,可很多人啃着啃着就放弃了……

背单词书是非常反人类的事情,人类大脑本就不适合大量记忆列表,尤其是列表中的项目毫无逻辑联系的时候。所以,坚持不下去才正常。

而少数坚持下来的人却痛苦地发现,即便每个单词(好像)都认识,放到一起组成句子之后还是看不懂。他们这才明白,原来“不学语法也能学好英语”纯属扯淡,只好买来语法书狂啃,又有很多人啃着啃着就放弃了……

少数坚持下来的人再次痛苦地发现,补过词汇,补过语法,依然看不懂文章。他们深入思考才明白,原来是因为自己的逻辑训练不足,文字是搞懂了,可内容却理解反了,只好一边练逻辑一边啃阅读,又有很多人啃着啃着就放弃了……

少数人又坚持下来了。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发现自己单词没问题、语法没问题、逻辑没问题,可还是看不懂文章。最终才明白,这是各种知识积累不够造成的,这些知识包括学科背景、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于是,他们又要开始“新的”征程……

我们一旦开始做一件事情,便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我们一开始并没有想到的问题突然降临,大多数人都手足无措,原本规划好的如何解决问题根本不能解决现在的所遇到的问题。因为一开始信心十足,认为遇到的问题根本不会成为问题,可没曾想到遇到的问题都是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往往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会产生另一个问题······所以,渐入佳境只是少数人的感觉,大多数人在这之前已经放弃了。

在估算任务时间的时候我们必须先判定它的属性——熟悉还是陌生。熟悉的任务我们是清楚的了解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正确地估算时间是很容易的。可是陌生的任务,会因为我们的不熟悉产生很多的“意外”,这是我们必经的道路,只有让它们由陌生变为熟悉我们才能顺利解决。

要想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反正比一般人想得长多了”倒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假设。

2、及时行动

接受任务之后,比“越早开始越好”更切实的答案是“现在就开始”。拖延的本质在于恐惧(外部、内部)内部可以这样理解:害怕做错、做不好,认为剩下的时间还有很多,或者是认为那些能够做对、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面对那些做事显得从容不怕得人,自己没有办法不自卑。所以做事拖延。

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心理学家给了一个简单的解释:

对一个5岁的孩子来讲,未来的1年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人生的¹⁄₅,即20%;而对一个50岁的成年人来讲,未来的1年只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人生的¹⁄₅₀,即2%。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会觉得时间运动得越来越快。

当我们理解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我们就不会觉得剩下的时间还有很多的这个观念了。在我们接到任务并且是必须完成的任务的时候产生一种紧迫感,我们就已经明白“最后期限”不是固定的,而是向我们扑面而来。对于任务什么时候开始,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3、直面困难

在我们怀疑“努力”可靠性的时候,实际我们并没有努力,只是做出来一副努力的样子,或者显得比较努力罢了。没有疑问的说,这是我们效率低下,根本原因是什么——回避困难

一个任务分为两个部分:简单和困难。

如果我们控制不好逃避的倾向,不管什么样的管理技巧都是徒劳的,因为任务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通常因为重要而困难,也因为困难而重要)永远无法完成。也就无法完整的完成的任务,所以效率低。

一个任务中大部分内容是枯燥无味的,我们要是不能直面面对困难,就永远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人生一大半的进步便止步于此。

4、关注步骤

做事前我们需要考虑的三个方面:内容(What)、原因(Why)、方法(How)。最核心最关键的是方法,这并非唾手可得的东西。我们都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也知道问什么要得到,却不知道如何得到。我们必须先领悟内容,细分拆解反复询问原因,甚至于其中每一个小步骤,再来确定方法,当然,越具体越好。

image

学会像项目管理者一样的思考,要更多的关注“方法”,不要急于求成。在准确无误地落实每一个步骤之后进行有效的分配任务,团体才能可靠的完成任务。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功课。这样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变得现实、踏实。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这种技能无比重要,却常常被忽视,因为掌握这种技能的人总是默默地应用它,而忽视这种技能的人从未看到过它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巨大好处。

5、并行串行

该清楚任务与任务之间还并行关系还是串行关系,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提高效率”指的就是“原本只能串行完成的两个任务现在可以并行完成”。尽量让他们都成为并行的关系。

哪一种办法更省时间呢

当然是并行,原因很简单:有些任务被并行处理了。把自己的时间切分成“时间片”是一种很难习得的能力,不过这种能力在大多数时候用不上,只有在任务太多、时间太紧的情况下,才使用这种能力。

应用这种能力时,要先坐下来制定一个工作列表,把任务罗列出来,然后把自己的时间“切片”。我通常把“20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作为一个时间片,然后就开始像处理器一样处理任务。

6、感知时间

把时间当做好朋友,体会它的宝贵与神奇。我们要了解它,才能称其为朋友,更要了解它的方方面面。

image

如果时间管理是不可能的,那就想尽一切办法了解自己、了解时间、感知时间,让自己与时间合拍。按李笑来老师的话说就是——“与时间做朋友”。

7、记录开销

顾名思义就是记录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什么地方,做了什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