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活着》
2020-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岳雪莲
上周看完了余华写的这本《活着》,这我今年看完的第二十二本书,看这本书是因为自己要买《活法》,然后买错了,孩子看到这本书建议我看,还顺带推荐了《许三观卖血记》《兄弟》,说他要看的。

《活着》以时间为线索,全文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富贵的大半辈子。富贵本来也是富贵人家的儿子,有一百多亩地,和城里米行老板的女儿家珍结了婚,并且生了女儿凤霞,一家人本来是不愁吃喝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怎奈富贵染上了恶习,吃喝嫖赌样样来,最后把家产都输掉了,一夜回到了一无所有。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活着》也把内战,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发生时农民的生活真实的反映出来,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