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两万公里的山路,他拍下124位抗战老兵的肖像

2018-08-01  本文已影响14人  米拍

今天,是2018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遥想当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了陷入了深深的苦难。

国破家忘的危难之际,一些青年人毅然加入到了抗击侵略者的队伍中去,

怀揣着一份对家园的爱而浴血奋战,不畏牺牲。

正是因为有无数的军人浴血奋战,奋勇抵抗,才有了今天的繁荣安康。

70多年过去了,作为参与者,那些老兵,曾经的民族脊梁,他们还好吗?


《山河之爱》摄影丨贺飞


陆朝儒,91岁,腾冲人,预备二师六团。大哥被日本人杀害,为报国仇家恨,十六岁自愿当兵,常跟孙子讲述当年。

周述兴,91岁,92军77师师部运输连,受伤治愈后到67军21师 61团2营4连2排,在宜昌一代打游击,退役后一直在老家务农,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江用之,88岁,新一军38师防毒排。他经常把勋章拿出来戴一戴,回忆那难忘的时光。

代光荣 ,96岁,自贡人,新六军22师战车营4营战袍连。四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战后一直在家务农。

刘志成,92岁,新六军22师独立炮兵指挥部2营, 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去一次北京。

易俊良,89岁,军政部学兵总队工兵营3连4排。 退伍后回到老家,他最珍贵的收藏是一块战时保留下来的指南针。

先金玉,83岁,54军168师694团2营4连1排1班。邻居们都知道他打过鬼子,对他特别尊敬。

王俊杰(已故),100岁,黄埔军校毕业后便投入了抗战。他与老伴持荣誉证书合影,老伴刚刚去世。

余柱海,91岁,93军10师 28团2营5连1排1班,战后一直务农为生。

蒋宣雨,98岁,四川安岳人,新一军敢死队,重机枪手,数次与日军正面拼杀,一只眼睛失明,靠木棒行走,身体很差,独自生活在养老院。

韦孝伦,四川遂宁人,95岁,驻印军防炮连,参加过攻打八莫和腊戌战役,后来加入解放军。

张义声,100岁,抗战前在美国学习飞行,抗战中担任美国第十八航空大队(飞虎队)的飞行员,驾驶B25轰炸机往来于驼峰航线,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

杨树藩,90岁。身份一直未得到认可,在作者帮忙下证实了老兵身份,老兵不停感激, “…这下我可以死去了!”

杨在然,92岁,71军88师264团,打过松山战役。老人常在书画中表达当年的壮志雄心。

张炳芝,92岁,远征军新28师。腾冲沦陷后,她和一些同学投笔从戎,在滇西大反攻中参加了松山战役,是腾冲唯一健在抗战女兵。过去神经受到刺激,敬礼时却神色威严。

陆成栋,93岁,71军36师107团团部,看到日军暴行与老师一起参军,战后做了小学教师。

李芳公,94岁,河南孟州人。家中独子,目睹日本人在家乡烧杀抢,气愤之下参加了八路军,战斗中失去一只眼睛。

何玉金,89岁,71军81师机枪班长。14岁时,牵来家里的一匹骡子就来报名,他说“骡子我不要了!我想当民夫,我就想加入军队!”参军热情感动了现场人员,随即让他参军。

段学秀,91岁,龙潞游击队班长,14岁参军在龙陵、芒市一带作战。

朱凤儒,92岁,云南保山施甸人,龙潞抗日游击队司令朱嘉锡警卫,与各民族游击队一起在怒江边袭扰日军。

周秀英,88岁,45军125师战地医院,护士长。志愿者送了一箱牛奶给老人,让老人感动得流泪。

段绍舜,93岁,云南施甸人,60军184师副班长,17岁自愿参军。老人看到关于日本对抗中国的新闻仍气愤不已。

高田富,91岁,山西晋城人,22旅66团徐向前部。幼时目睹二哥和乡亲被日本人残忍杀害,悲愤之下加入八路军,为哥哥和乡亲们报仇。

卢彩文,90岁,第11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尉参谋,负责收集日军情报,战后回家教书。2016年获邀赴京参加了9.3大阅兵。

王相臣,103岁,58军少尉排长。高中毕业自愿参军,徒步从保山徒步上昆明考入军校,在湖南衡阳、贵州一带作战,战后回乡务农。

葛连堂,97岁(已故),山西人 ,属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129师第7旅20团奇兵连。他为不损军人尊严,坚持拔出胃管站立拍照,令在场人员感动,一个月后老人去世。

李会映,91岁,腾冲人,16岁入伍预备2师,因射击天赋秉异,赢得军事比赛,成为一名狙击士兵。

张正香,90岁,预备二师4团2营4连步兵。现居腾冲曲石,家教甚严,子女皆继承光荣传统。

李廷华,100岁,乐山人,第 79 军军部通信上等兵。老人在百岁生日时突然高声喊到 “希望大家生活好!”

杨全宗,89岁,四川仁寿人,1944年投笔从戎,考录到远征军203师607团1营机枪连1排1班。现独居棚户区。

苟德明,89岁,四川峨眉人,第200师599团1营机枪连2排4班 , 任重机枪手,松山 ( 大亚囗丶龙坡丶沙坝丶恵通桥 ) 对日作战。一家人中三人残疾。

马国强,93岁,射洪人。新一军30师88团伞兵队上等兵。其老兵身份刚刚获得认定。

蔡开顺,93岁(已故),四川合川市万寿乡人。第二军33师99团卫生队,战后未能回到家乡,落户在芒市遮放弄丘,略微失智,但依然能行军礼。

辛岐山,93岁,蒲漂王头寨人。1943年,读高中的17岁的辛岐山毅然投笔从戎,参加抗日军队,从此,在抗日运输线上生死较量,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吴正春,93岁,53军134师。参加过对日高黎贡山战役、松山战役、腾冲保卫战、密支那战役。“那个时候都是咬了牙与他们拼命,敌人这么凶残,我们不厉害不行。”

赵明高,92岁,云南保山一中退休教师。1941年在浙江笕桥航校学习飞行后驻扎铜梁。每天在树下画画写生,立志在去世前画满十万张。

许本祯,96岁,第六军39师116团。在云南驿为飞虎队所在机场执行保卫任务。老人心态好,“我还小呢”他经常说。

佘伯华,95岁,安岳人。1938年考入合川黄埔特训班,少校,参加第一次远征入缅作战。2016年去逝。

······

摄影师贺飞 是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从2014年开始,他作为志愿者开始用相机记录参加抗战的老兵。

贺飞

到现在的4年间,贺飞拍摄了一百二十余位老兵,为许多老兵留下了最后的影像,到现在其中有一半已经过世。

“抗战的惨烈程度是现代活在娱乐世界的年轻人不能想象的,那时自愿参军需要巨大的勇气,特别是中日实力对比巨大的情况下,都知道是去送死,但仍然要去,甚至争着去。”

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志士王建堂出征前,他的父亲给他写的一面“死”字旗。

这些老兵每个人都充满了故事,对于往事,他们不后悔,很多人表示,现在国家需要他们,他们依然会选择站出来......

致敬中国老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