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根》

2018-10-04  本文已影响0人  王青原

        路的尽头,悄然转入一个身影,他背着厚重的行囊,正匆匆地往这儿赶着。安民老师有点激动,他哆嗦着从口袋里摸出老花眼镜戴上。他看清了,来人正是安云,儿子正朝着这里在挥手。

      前些日子,安老师接到在外省上大学的儿子安云寄回来的信,信里说今天就要回来。

        安云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四年前乡亲们敲锣打鼓送安云走的情景,至今还在安老师的脑海里。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晰,仿佛就是昨天的事儿。安老师记得那天他喝了很多酒,临行前紧紧地抱着儿子。乡亲们更是热情高涨,他们不单单是为安云高兴,更多的是感谢安老师这么多年来把自己的汗水和年华都洒在了这片山村。

        安老师慢慢的摘下眼镜,用手擦拭了一下眼角。他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那个黄昏,还是在这条路上,村里的驼背赶着牛车,把安老师等七个知青,从公社里接到村上。村里早就给他们安排好了住宿、农具等,从那时起他们就开始和村民们一起干农活,一起挣工分。直到有一天,村里的老支书把他带到一间破屋前说:“安民,从今天起,你就在这里教村上的娃娃们念书、认字,教他们文化,我们老一辈人就是吃了没文化的苦,娃娃们将来能出息就全靠你了。”

        安老师当时就答应了下来。

        一晃,几年过去了。村里七个知青先后走了六个,就只剩下安老师一个人了。

        安老师想念远在家乡的父母,他向上边打了申请回城的报告。很快,报告批下来了。走的那天,老支书带着全村的乡亲敲锣打鼓的来送他,就像四年前,乡亲们送儿子安云上大学的情景一样。当时,安老师的学生们都围着他,噙着泪的喊着:“安老师,不要走…”

        安老师最终还是留了下来,一留就是一辈子。

        四年前,安老师极力要求儿子安云报考他家乡的那所大学,有一些自己的原因。这么多年,安老师极少回老家父母身边,一直遗憾自己没尽到孝道。现在自己年纪也大了,跑不动了,就让安云替自己尽尽孝道吧。

        三十多年来,一拨拨的学生从安老师手里走过,这些学生有的在城里做起了生意、有的在乡里当了干部、有的在村上做了支书……。安老师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了,现在自己也到了退休的年纪。好在,儿子回来了,儿子上的师范,教书肯定比我好多了,就是不知道他是怎样想的……?

        脚步声越来越近,“爸爸。”安云的叫声,把安老师的思绪拉了回来。

        安云此刻就站在安老师的面前。

        安老师走上去,把儿子背上的背囊取下来,拿在手里,一边拍着他身上的尘土,一边仔细的端详着:四年了,儿子比走的时候长高了,长胖了,人也看上去老练了许多……

        “爸,我妈呢?”安云问。

        “你妈得知你今天回来,昨晚一宿没合眼,现在正忙着做饭呢。”

        “爸,我想跟您商量个事。”安云说。

        “儿子,咱回家再说吧!才几年不见,啥时候学会跟自己老子客气起来啦!”安老师说。

        “爸,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我打算在村里小学里教书,做一名乡村教师。”安云说。

        安老师认真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儿子,你已经长大了,你有自己的打算,做父母的不能拦你。你上过大学,有专业的文凭,外面的世界也许更适合你。”安老师试探着儿子。

        “爸,其实四年前我走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回来接您的班。我知道,您和妈妈需要我,村里的孩子们更需要我。”安云很坚定。

        安老师心里一阵欣慰。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一把将他抱住,紧紧地。

        “儿子,咱回吧!别让你妈等急了。”

        夕阳的余晖下,一对身影被拖得老长老长……。

      (2009年的时候,参加过一次知青聚会,听说了这么一件事,回来后提笔写了起来。真事儿,就在身边的,只不过稍微夸了点而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