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想法

“还原事件” or “消费死者”

2019-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景峎

在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名15分钟

                                                                        ———安迪·沃霍尔

“还原事件” or “消费死者”

最近,埃塞俄比亚空难事件在网上愈演愈烈,空难过后,当大家还在为遇难者哀悼时,一位遇难女大学生的微博账号被媒体和微博平台公开,这名女生的个人信息被悉数曝光:长得漂亮、家境良好、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见男友以及看看野生动物......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居然成为了女生被人生攻击的理由。

“还原事件” or “消费死者” “还原事件” or “消费死者”

“看到你过的不好,我就放心了”,社交网络再一次充当了网络暴力的放大器,让我意外的是这已然成为网络上的一种常态。在这场网络暴力中,除了思想偏激的网络喷子,也少不了营销号的推波助澜,微博CEO王高飞就表示,九成九的评论都是在悼念,但营销号挑出1%的恶意评论,放大博取关注,挑拨网友互相攻击。

类似的事件我们并不陌生,去年郑州空姐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她微博上的照片便成为了很多自媒体编故事的素材。

“还原事件” or “消费死者”

透明的社交网络,让每个人都无处可逃。一些人认为公布死者的个人信息是为了还原事件,而大多数人会觉得,这只不过是消费死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互联网时代,流量往往与收益挂钩,很多媒体为了追求流量抛弃了伦理,更有甚者,将网络暴力当做了常规的运营手段。

很多人会说,让一群可能连飞机都没做过的人,去同情和体谅一个年少多金,有钱去埃塞俄比亚旅游看非洲风情的人,实在想多了.....

“还原事件” or “消费死者”

借用知乎上一位匿名用户的回答:

我一点也不想知道受害者是谁,

遇害者生前过的怎么样,父母家人多难过,这些我一点都不想知道,也不想在媒体上看见,请还他们最后的安宁。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