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党海外党·天地杂谈我的法兰西岁月

22岁,我想和你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2018-10-11  本文已影响49人  奈小瞳

一.

发现自己应该是典型的天秤座是22岁的时候,此前一直对外声称自己是处女座,虽然至今对星座仍无任何研究,但是多少也意味着自己仍仍在浑浑噩噩地寻找自我。

22岁,多少想找到一些区别于21岁,或是更小的年龄时的一些改变。

所以这篇生日总结文将与之前的文风不同,会以一种毫无逻辑梳意识流的方式理我所能思考的各个方面,但仅代表22岁当下的人生态度,篇幅大概会很长,需要耐心阅读。

二.自我

1.自我成长

两三年前,我非常迷恋于【自我成长】这一主题,当然时至今日,成长管理类书籍也一直是时下热门,于是读了很多相关的畅销书,关注各种博主,碎片化的宣传文,看各种视屏。也因此短暂迷恋过极其简单化的手账,写下自己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是整个人生的规划,画过人生目标金字塔,用表格一栏栏格式化人生中的各个方面(健康,职业,学习,爱好,情感等等),还画过人生还剩多少时间虚度的进度条。

那还是大二19岁的时候,每天都跟打鸡血一样地早起晨读跑步背法语去图书馆看书看电影,每时每刻都要为了成为更优秀的自我而一步步努力。

现在回忆起来,觉得那时的自己很幼稚很好笑。

努力,诚然是一件好事。这种沉浸式地努力区别于高考期间的盲目狂热,也区别于现在的【我不想赢,只想当个玩家】的人生态度。

就像是那年去园博会做志愿者,大雨天一个人在重庆园里坚守等待所谓领导探望,或是酷暑时躺在园子里小憩,醒来在虚假的山城重庆和真实的武汉之间迷茫,我是谁,我在哪,为何我在此地?

又像是某个和疆爷一起去后街吃东北大卷饼的夜晚,一路上我说了N句超好吃哦。最后两个人谈到兴起干脆坐在楼梯口不去上课了,计划了下一个星期的饭量,在谈到第二天晚上吃麻辣烫具体加什么的时候我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论加油条,麻花还是散子的区别与联系。我说不喜欢加海带,太平淡了。疆爷说人生就是这样啊。

那时所付出的一切时间和精力,都是没有目的的,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值得纪念的回忆。只是为了让自己脱离一种区别于其他人的状态,以为努力向上就可以让自己摆脱平淡的生活,却从未真正思考过做志愿者时的本心是为何,可否有功利心?为何和疆爷聊到“东北大卷饼”时可以发挥自己全部的热情来讨论。于你而言,真正的快乐又是什么?

我在很多文章里都讨论过【自我】,这是一个太宏达的主题,即使是在我疯狂旅行,读书,看电影,学习,和各式各样的人交谈,疯狂地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后,仍然是无解状态。因为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体验和新的思考,于是新的想法推翻之前已经扎根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此过程中不断重塑。

 

而在这一临界状态下,其实“我是谁”已经并不重要了,我要的是这个追寻自我的过程,反思的过程,当下思考带来的愉悦。

于是直到今天,私以为关于自我成长类主题,无需再去读那些畅销书籍,看一个人的博客就够了:Steve Pavlina。这位大叔是我目前认为最优秀的自我管理博主,相比于其他人所宣传的陈词滥调,他总是在做新的尝试,会在自己身上做30天实验,人生态度让人耳目一新,非常推荐。

2.个性。

身边的外国朋友对我的评价是:bizarre, unique, spontanée...大意是独一无二,坦率,以及永远都精力充沛,强大,总是表现得很乐观大笑,成熟。

再看中国朋友的评价:阳光外向开朗向上,聪明,善良,仗义,社交属性强好相处,大胆勇敢,探索未知,执行力行动派,竞争力学习能力,独立自主,沉稳成熟,特立独行,自立好强。

越长大,越来越觉得自己性格里的一些缺陷也在疯狂生长,过于敏感,缺乏耐心,非主流的一些道德标准,对他人的容忍程度降低,过于爱憎分明,在乎他人的想法等等。

我们是在整齐划一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自学生时代开始,我所表现出的一直是最标准的集体形象之一,十几年来雷打不动地扎马尾辫不留刘海坚持穿长衣长裤的校服,绝对是学生时代里最听话的那一批学生。

现在仍在反思这二十二年来的故事线上到底是哪一步出了“差错”让自己变成今天这样?

高考前拖着桌子自己一个人坐到角落里,一个人跑去台湾环岛,一个人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习惯性质疑他人观点,拒绝和他人的统一等等。

特别是来法这一年来,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胆子越来越大,敢一个人十二点多回家(国内外环境不一样,这点毋庸置疑),去当沙发客,和陌生人共处一室(大多是异性),去见地铁上的搭讪男(一个神奇的故事,等我有心情再写),坐火车满法国的跑,一个人跑去巴黎实习,又一个人来到安纳西上学。

大概可能是书看多了。这是唯一的解释了。

但是无论如何也达到了自己最初的目的,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类个体,拥有批判性思维,有思考习惯。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我一直觉得自己有西方人的性格,不得不承认,这种bizarre奇怪或是独一无二的个性让我觉得自己在法更受关注,目前而言我很享受这种关注。

3.消费主义和金钱观

这么些年来自己唯一坚持并为之奋斗的事情是:通过经济独立来获得人格的独立。

我成长在一个受益于国家发展进步思维挤压动荡的时代,祖辈是在鱼米之乡务农一生的最普通广大的农民阶级,父辈,是借助祖国发展强大,凭借自身力量奋斗到城市并实现所谓最基本生活需求的一代人。再到我,一个普普通通95后,独生子女政策贯彻落实的“产物”。父辈所实现的是“走出农村”,到我就是“走出国界”,毕竟我的户口本上还标明着“农村户口”。

也许今天,你会觉得中国人遍布全球各地,留学生蜂拥出国回国是很稀疏平常的事情,但是这样的时空跨越对于我从未离开过生长土地的祖辈和父辈都是很难想象的事情,也不要忘记了改革开放以来只有二十年。

理解接纳所谓的原生家庭和阶级所带来的思维和消费局限,想起去年刚来法国时的拮据,去救助站和阿拉伯黑人一起排队领免费食物的冬夜,借助各种免费活动和去朋友家吃饭来“改善伙食”,如果有人感兴趣,我倒是挺愿意分享【贫穷留学生在法生存指南】,如何享受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如何实现经济独立地留学等等。

后来终于开始挣欧元,受朋友指点,才开始慢慢转变消费观,但是一切植根于内心的观念的转变都是需要时间的,也导致了这么多年来【但求大富大贵】的人生目标从未改变。于是即使是假期拼命工作挣钱,攒够了一年的生活费,仍然担心未来,经常纠结于要不要继续这几年边上学边打工的状态。于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想好emmmm。

回到初心,经济独立而带来的自由,倒也不羡慕那些精神物质兼有的人,也不会为那些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人感到遗憾。

以上,就是仍需要时间和实践完善仍然非常不成熟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三.与他人之间的联系

1.亲情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反思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原生家庭对人性格的影响,还没完全研究透彻,目前保有的观点仍是【努力实现经济独立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在此就不赘述了。

2.友情

回顾这二十几年的时光,其实我所拥有的最强大坚韧的力量是来自于友情。

出国前,和国内的好友的每次见面,各种社会实践时和同事的相处,都是完成各项任务时的力量源泉。这种力量,隐藏在温柔的时光里,足以让我即使一人在巴黎深夜回家时也能因为想起和朋友的点滴而开怀大笑。

在我身上有很多神奇的力量,其中一种是非常容易和他人建立联系的神奇力量,可以说是sociable了。这种能力来源于我无数的兼职实习工作志愿者经历,也来源于骨子里对他人的好奇和探索。

于是我延续着小时候就能和陌生人侃侃而谈,和坚守住一份真正的友谊的能力,在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下,用一种不经意的方式迅速融入当下群体和环境,当然所有的前提是处于自愿的原则。

有时候觉得自己就是个种子,无论到哪里,都能生根发芽,坚韧生长。

而友情,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它赐予你陪伴,回忆,未来,忠诚,理解,超越一切时光的温柔。

可能还有自己隐藏的幽默技能,最近觉得自己回到了小学时代,简直就是团体内的开心果,当话题围绕你旋转,所有人都对你说的话给予关注尊重时,所有人都因为你有意或是无意的行为而开怀大笑时,这种感觉真的是太酷了。

有一次和MOMO还有夏洛克同学出去,和他们相处会觉得及其受关注和尊重,对方不会一直看手机,而是全程和你认真交谈,回答你的问题,和你对视。以至于22年来一直被视为比同龄人成熟的自己,突然被身边的人宠成了小公主。

3.爱情

说来惭愧,书影音看了不少,每次都要缠着问每一位朋友的爱情故事,偏偏自己的爱情意识和审美意识觉醒得极其漫长。

喜欢懂的东西很多的人,喜欢每次自己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都能得到解答的感觉。

喜欢可以在聊天的时候感受到观点契合的心有戚戚焉。

喜欢思维成熟的人,喜欢因为对方思维独特而感到惊喜,进而思维碰撞。

喜欢真实感的存在,这种真实感体现在所有微小可触可感的细节里。

反思:

过于依赖于他人的建议。

过于在乎对方的看法,有时会把自己放到一个不平等的低位,这点必须完全摒弃。

倒是因为该领域过于空白,因而每次接触到新的观点都会觉得震撼,也更能接收和理解。

四.与世界的联系

1.未来和终生目标

我一直是个时刻都有全新想法的人,从不觉得人生应该一成不变,而是以一种合适的速度在变化和安稳中如河流般缓行。

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大城市度过的,从来都是期待去更大更繁华的城市,去更远的远方,万万没想到此时在法国小城市的宁静,竟然也如此让人惊喜。

在这里,我才觉得真正的留学生活起步,这才是我梦想的留学生活,在山水的宁静中感受一种不急切不浮躁不焦虑不轻浮的年轻岁月。

终生目标从未变过:环游世界。

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

2.旅行

旅行,写作,摄影,这三件事是我一直坚持来做的,在这里做一个总结也算是对人生终极爱好的一个交代。

在坐火车走遍法国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旅行观念,这种急切打卡追求数量只求美照的旅行方式已经被我完全摒弃。在今年夏天的末尾,我一个人通过做沙发客的方式,完成了对蔚蓝海岸的朝拜,也重新完成了旅行方式的转变。

此前我会做出很严格的旅行规划,例如何时乘车,何时参观什么景点,因为大多数时候是自己一个人旅行,其中唯一的乐趣大概就只有旅行时美美的自拍了。

后来开始尝试沙发客后,我不再做很详细的攻略,而是慢下脚步,和当地人一起吃饭,欣赏他们眼中真正的当地特色,聊一聊彼此的生活,发表一下对世界的看法。而这种旅行方式才真正的让自己感受到开心。为了更享受和沙发主待在一起的时间,也就不会再有美美的自拍了,只有让人一眼难尽的他拍。

本以为来欧洲后,最应该体验的和国内有所区别的美是人文,后来发现其实是自然。所谓的【这样的美景国内也有,因此没有必要参观】是完全的误导,这一个月来登山远足所见识到的美景足以让自己完全颠覆对美的定义。

摄影:

摄影的初衷是记录,我目前的态度是尽量地去体验当下的快乐和美丽,而非心急于留恋和分享,这也是为何登山以来从不带单反的原因了。

文字:

目前已经接近有27万文字纪录了,谢谢各位一路陪伴,我会一直写下去的。

去年为了挣钱给某公众号写文,频率极高,但是我对质量很不满意,也并没有在行文中得到应有的文字带来的快乐。于是今年会开始不定期更新文章,但是至少每一篇文字都能让自己在敲打下每一个字节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五.其他

1.对于留学第一年的总结:孤独且自由,自由且孤独。

而今,我更喜欢在安纳西的留学生活,即使身边没有一个中国朋友,也感受到强烈的幸福和快乐。

2.在巴黎实习的日子是最孤独的四个月(还好在火锅店打工让自己重回人间),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对孤独的忍耐度降低,抗孤独寂寞能力变差。虽然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旅行读书看电影逛街尝美食,但是并非真正的开心。这也是为何在巴黎四个月从来没有参观过任何一个景点的原因,总有一天会和朋友重游。

3.我从来是一个运气不差的人,回首这些年的选择,每一次基本上都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包括如今即使被学业折磨到药丸,也暗自庆幸:我真的是运气太好了。

4.机遇和挑战从来是并行的,勇敢地接受每一次挑战,尽可能多地尝试,不要畏惧失败,也不要畏惧成功。

5.永远心怀感激身边所有出现过的给予过帮助的朋友。

6.改变饮食习惯,像追求健康的人学习,做到能承受范围内最让自己满意的消费。

7.尝试更多的运动可能,用远足登山塑性瑜伽冥想游泳代替跑步,开始尝试滑翔伞,山地自行车和滑雪。

8.不要急,我们都会变有钱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写在后面

结束得有些仓促,有一些问题从没有认真思考过,还有一些需要更多的人生经验才能完善这些答案。那就留给时间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