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选择

2024-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麦穗呀

生命是为一些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在做出一些长期的准备。

在输和赢之间是否又有第三种选择呢?

高效人能士七个习惯的作者 - 柯维博士所写的这一本书 -《第三种选择》,就是在教我们如何在生活,教育,工作,人际关系中去寻找第三种选择

这里有两种最为重要的思维模式

1. 我看到自己

将自己视为有独立判断和行为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个体

2. 我看见你

是他人为人而非物

如何获得第三种选择 - 【见人之所见,想人之所想,是为发现】,在第三种选择中,有一种重要的与人建立良好的链接一种方式,就是同理心倾听

什么是同理心呢?以色列的哲学家 肯 朗佩特的定义:同理心发生在当我们在他人内心找到自我的时候,我们透过对方的眼睛观察现实,我们感受对方的情感,分享对方的痛苦。

同理心不等于同情,同情指的是在冲突中赞同或转而支持另一方。用同理心倾听并不代表着我们赞同别人的观点,它表示的是我们在努力领会别人的观点,聆听别人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会对方的感受。

为什么很多伟大的作品都是从对话体中所来的 - 柏拉图的对话体,王阳明的沉思录,是阳明先生对朋友来信问题的一一回答,老子的道德经是当初的士大夫来询问老子的内容,论语是弟子和孔子的对话体甚至包括心经和圣经也都是平日的对话体。

这些对话体不是同情,而是基于同理心倾听的角度上“发现”出来的著作。

如何来创造第三种选择呢?

1. 询问

2. 界定成功的标准

3. 创造第三种选择

4. 达成协同 (第三种选择)

第三种选择的指导方针

1. 保持游戏心态,他不是真实的,人人都知道它是一个游戏

2. 避免下结论

3. 避免判断别人或自己的想法

4. 建立模型

5. 激发他人的创意

6. 迅速执行,设计一个时间期限,保持活力

7. 酝酿多种想法

不管我们的年龄有多大,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有第三种选择的人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社会的贡献。

第三种选择的底层逻辑就是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和更好的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