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
大年初三,同学聚会,喜庆又热闹,有几个读书时让班主任李老师很头疼的男生聚拢到她身边,争着诉说过去,回忆从前。李老师笑着看他们,也不禁感慨,刚带他们的时候,都十二三岁,个顶个地调皮,时光飞逝,小伙子们现在也已人到中年。
“这次聚会又少了一个人。”李老师环视了一周,轻轻地叹了口气。
是的,又少了班里最安静的男孩子——阿健。每年的相聚,他总是缺席,不知是忙得抽不开身还是不愿回来。有人借着觥筹交错的醉意,酸溜溜地说:“等阿健回来,我要问问他,是不是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圆!”
“阿健也不容易,咱们读书的时候,读书的时候,咯……”于凯喝多了,脸色通红,话也说不利索,看着李老师说,“老师也知道。”
大家顿时安静下来,齐刷刷地看向李老师,毫无疑问,都想知道更多。李老师叹了口气,“已经毕业这么多年了,有的事也不必再藏着掖着了,现在你们自尊心没小时候那么脆弱了,都长大了,成熟了,有些话可以说了。”
李老师微微抿了口茶,眼睛盯着在杯中渐渐下沉的茶叶,说:“那孩子不容易。读中学的时候,他妈妈走了,爸爸很快就再婚了,后妈容不下他。他爸爸最多就给他拿个学杂费,其他的什么也不管,没办法,他只好跟在奶奶身边。读到高二,他奶奶也走了。所幸还能在学校住宿,不然连个容身之地都没有。”
“后来呢?”阿健前桌的女同学忍不住发问。
“后来的事我知道。”醉酒的于凯此刻已清醒了许多,“他考上大学,很少联系大家,因为每天除了学习,就是打工挣钱。每年春节他都在学校里过,一个人,冷冷清清的。他那个爸呀!有跟没有一样!他就跟没家的孩子似的,回来了也没有地方去,有次放假回来,在我家住了一个星期!”
“他不是考研了吗?”
“对,考了研,毕业以后在设计院工作了两年,又去考了博,这才出的国嘛!要说他为啥没回来,我猜可能也是手头不宽裕,这来回机票得多贵啊!”于凯边点烟,边感叹生活不易。
“阿健是个很懂事的孩子,读初中的时候,你们几个总是因为睡懒觉迟到,他每次迟到,都是因为要早起做饭、照顾奶奶。后来能考上重点高中,也真是不容易,有韧劲,有毅力啊!”李老师感慨万分。
喧闹的同学会陷入了久久的沉默。突然,李老师的电话铃声响起,屏幕上,“阿健”的名字在闪烁。
“李老师,我是阿健啊,过年好!祝福您……”李老师宽慰地笑了,告诉阿健,“现在我身边都是你的同学哦!你要献歌一曲?好,我外放!”
“松江伊水畔,巍巍辽塔边……”话筒里传来阿健铿锵有力的声音,此刻的他想必正襟危坐,唱的是彼此记忆深处最动听的校歌,原本只是独唱,但唱着唱着,话筒这边的大家齐声应和起来。“我们爱你,青春;我们爱你,校园!”
“阿健,同学聚会你又不回来,怎么?不想我们,也不想李老师吗?”班花文慧脆生生地问。
“当然想啊!这儿哪比得上家乡好呢?明年我一定回去!大年初三,不见不散!”阿健爽朗又干脆的声音充满力量。
“好,不见不散!”电话这头的声音整齐又洪亮,一如李老师当年站在讲台上说“上课”后的回答。
千山万水远,同学情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