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我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带不走,所以卖掉我的1741本书》是一种情怀

2015-05-19  本文已影响40136人  092eab636dde

故事概要

上周六(5月16日),一个叫康夏的小伙透过个人公账号发了一条微信《带不走,所以卖掉我的 1741 本书》。不到48小时,他的支付宝就出现了3100条转账记录,共收到22万余人民币。到昨天晚上,金额已经达到77万余元 (WHAT !!)。

今年七月,康夏要去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他的一个朋友曾说:“读过的书,放在书架上之后就会死亡,成为一具尸体,只有它被下一个人再一次读到的时候,才可能重新焕发生命。” 康夏家中共25个书柜,共有1741本书。于是在出国之前,康夏决定把这些 “带不走” 的书以 “自己的方式” 统统卖掉。

康夏提供以下两种方式买书:

  1. 通过支付宝支付60元,得到3本以上随机邮寄的书;
  2. 通过支付宝支付99元,得到7本以上随机邮寄的书;

他承诺,每本书都是正版书,都是他喜欢过的书,而且每一个包裹中书的价值都会高于对方支付的金额。

短短两天文章被点击十万余次,有很多人一次性支付了 1,000 元,却没有留下地址;有的人知道书不够了,说,“只邮寄一本过来,也行”;有的人说,“把书邮寄给我为你保管,等你回国时,物归原主”;还有十几位辗转而来的朋友,有的在开乡村图书馆;有的是爱好藏书的老板,说,“不要卖了,一共多少钱,我把它们全买下来”....支付宝团队不得不找到他本人,暂时关闭账号,以免更多人继续汇款。

必然,这又点燃了多少头条。
1.《新京报书评周刊》发表了《爱一本书就送它去流浪,7000人陪他为爱书寻找远方》;
2.《都市快报》报道了《不到24小时收到77万多元书款,康夏接下来要寄200多个包裹,还要给7000多人办退款》;
3.《新京报》开设专题《在这个书本乏人问津的时代,一个爱书人发起的散书活动何以如此火爆?》。

新闻一出,康夏不可避免地接到了蜂拥而至的电商,书商或个人提出合作的请求,我想眼下定有不少电商争相效仿这“有情怀“的P2P营销。有网友高呼“读书的春天”要来了,文艺青年要逆袭了,纸书要升值了。不过我始终质疑这只是一种民众“小资病”的非正常爆发, 买书人寻求的只是接到书时那一秒的刺激。

但这个被瞬间点爆的购书潮是否可以被复制?其实,在宣传方式上,康夏聪明得leverage了自己的产品——他精简地介绍了一些很有性价比和收藏阅读价值的书目,于是对于读者而言,几乎变成了一次阅读的“刮刮乐“,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更增加了这一笔随机交易的神秘性和不可复制性。

为什么“随机选送” 和 “留几句心里话” 这么纯粹的方式,可以满足顾客“倾诉”和“索取”的双重需求,为什么这一点点的“神秘感”和“不确定”让人们骚动不安的“小情怀”瞬间爆棚!

虽然,比 “1741”,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书店不计其数。其次,比 “1741”力道更猛渠道更多的营销数不胜数。可为什么“1741”在纸书走入低谷时瞬间掀起巨波?
是不是因为“1741” 为文青营造了一次超 “情怀”的隔空“邂逅”?
是不是因为“1741” 为媒体掀起了一场全民“闪电”文艺热潮?
是不是因为“1741” 为营销铺垫了一个速成的的范本?

可是我更愿意问一问:这样的情怀该不该被泛滥地复制?如果是我,我确实愿意花99元期待7本有故事的书到我碗里来,说不清是什么情怀,可能更愿意去相信对文字的喜爱以这样的形式得到,应该是件美好的事情。这不是花60元在书店挑3本书可以带来的喜悦。但是,不是所有情怀均可复制。

不要拿泛滥的营销,
当情怀。

感谢阅读,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留学生在创业路上》公账号
【微信号】Innothinker


留学生在创业路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