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荀子
荀子 大概生于公元前313年卒于公元前238年。在世75年,战国末期人。比孔子晚出生238年,(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 479年)。
今天提到荀子总喜欢把他往儒家靠。其实荀子有他自己独立的思想。
一、第一印象劝学,2000年来中无人能如此深刻。
荀子对学习认识通篇都是名言,而且无论经过多少年,无论读过多少书,他的话始终都那么深刻。学习要不断积累才能行千里,学习要融汇贯通就能超越自我,学习要实践才能超越人生。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十分有影响力两大弟子,李斯和韩非。
李斯师从荀子,协助秦始皇一统天下。李斯对秦王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彻底衰落下来,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秦国才乘机强大起来。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现在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虽然李斯并不完全能代表荀子,但李斯一定从荀子思想中吸收许多营养。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他也是荀子学生。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韩非子攻击主张“仁爱”的儒家学说,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专制主义极权统治的建立,韩非子的学说是颇有影响的。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遭韩非嫉妒陷害而死 。
两个如此有影响力的弟子,也许真的印证了荀子的话,青出于蓝。
三、性恶论。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正利而为谓之事,正义而为谓之行。”
荀子认为,人的天性是欲望。欲望的泛滥就会产生恶。因此为了防止恶,就必须有礼、法来约束人。人被约束了,就化性起伪,也就有善了。
四、荀子谈经济。
荀子出于对人性中趋利避害之自然本性的认识,认可了人性中物欲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他说:“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
荀子在《王制》篇指出:“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
他谈到了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构建经济秩序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合理税收,如收什一之税,“几而不征”,“相地而衰政,理道之远近而致贡”;注意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经济,强调“以时禁发”,要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注重商品交换与流通,使“四海之内若一家”。
五、荀子的唯物思想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的思想并非完全儒家思想,而是对前代各家思想的继承和扬弃,因此,我们从可他的思想中看到荀子一生的思考和他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