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思录:如何穿越人生的周期呢
“一个人对环境如果觉得特别地满意,特别地顺滑,说明他是顺流而下的。但是成长则是逆流而上,成长包含着对人类和社会价值的某种批判和改变。”——梁永安
现在对这一点体会更深刻一些了,在这之前,常处于焦虑和迷惘,后来我开始接受焦虑和迷惘是相伴一生的情绪感受,那之后,焦虑时就没那么手足无措了
最近又看到这个话题,暗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前有一段时间是很消极悲观的状态,后来调整之后,变得积极乐观了,但很多时候,还是会有“悲观主义”的遗留,也就是看待事情,人物总会至少看到两面
这里还受道家的一些影响,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平衡”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也类似于中庸
最开始的实践是这样子的,在一个地方待安逸了,我很可能会选择离开
一份事情做得没有挑战了,或者学习成长空间不大了,选择放弃或者换事情
后来慢慢意识到这样的方式太过感性而武断,继续做一些其他探究
后来琢磨过鲶鱼效应,温水煮青蛙,还有温室效应等,每次面临这样的境地,我都开始主动去打破固定的一个状态,也就是主动给自己加难度,增加挑战,开启新项目,学新东西,做不愿意做的事儿,不断的审视自己的恐惧,到现在情况改善了不少,学会了通过激发和自我教育的方式促进发生改变和成长
今天看到一位导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最近又陷入了对一切提不起兴趣,工作没有目标,生活缺乏乐趣,写作似乎江郎才尽…,这被他视作低谷
后来转折点发生在春节期间的阅读,看到了很多同龄人在进行多方面尝试和突破,也遇到不少这类困惑
与此同时,看历史书受到更大的启发,过去自己遇到的,现在的疑惑,千年前哲人就进行探究和琢磨
书中给很多困惑分了一个大体的类,元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人生意义,世界本质
这类是个体终极智慧的呈现和实践,是一辈子,几代人,甚至上千年的思考琢磨都是常新的
「源问题」—值得是对这些思想的根源和来源的深入探索
这个比较考究本身积累,判断力,还有考据能力等,知识,理论,思想,技能,追本溯源才能知其所然,这一点我自己是通过探究真相来寻找
「原问题」,指的是每个人、每个组织所面对的具体的、现实的问题
以前我提到过,自己遇到非常多的选择判断都不是基于基础信息或具体事实进行的,大多时候,偷懒的通过经验,或者极少数信息就作决策
最开始直觉告诉我这有问题,后来观察实践后,忽略原问题,通常会有很多荒谬的判断,选择
不过令人开心的是,导师的学习变成了自我叩问、向外探索,向先贤求助探讨三者相结合的过程
有了好的开始,或者切入点,那么不安感,还有无趣状态很快就会缓解了
这也让我意识到,生命和人生自身的动态性,周期性,也就是一直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也在稳定和无序之间摇摆,所以我们需要习惯自己江郎才尽,或者生出的厌倦,无聊
当处于低谷,负面,焦虑状态时,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状态
无趣感,焦虑状态,负面情绪一点点消逝后,又会满血复活了
还有我们探究很多时候人生课题,重要的问题,都会伴随着迷茫与顿悟,开心与难过,成长于退步等
今天看书时,我想到了以前的一些事,第一次看到蔚蓝的海,我想把它带走,我把海水装进透明的瓶子,装一些海草,一些贝壳,一些沙石,一些螃蟹,还有鱼,离开大海后,瓶子中没有蔚蓝的的颜色,生物一点点失去生机,我开始明白,大海是带不走的,它不属于我私人的,当我放下想占有它的念头后,蔚蓝的大海在我眼中了,在我心中了,海浪在泛着白光冲刷着沙滩,小鱼在水里面欢快的游荡,螃蟹在沙地上钻洞
原来,一切本来的样子就很好,很美了,这和人生是多么的像啊,我们拥有的越多,也就对应着相当的贫乏,而我们放弃的越来越多,反而真的开始丰盈和富足
对于我们每个个体,这里有一个特别的认知,很多人总以为我的时间非常多,可以做很多地方事儿,所以肆意挥霍,所以最后,失去了整个人生
有一部分人非常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时间越来越有限,他人和社会的宽松和忍耐会越来越少,而这恰好让他们学会珍惜,学会临在当下,学会了扩大生命的内涵,最后完全拥有了人生
其实,这里的时间可以换为空间,事情,人际关系,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