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各民族武装简介梳理——掸邦军(二)

2021-09-07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林king

二、掸邦军起源

掸邦军(Shan State Army),以掸族为主要兵源的军队,目前有二支名为掸邦军的军队。掸邦进步党领导的掸邦军,常见新闻报道称为SSPP/SSA,又称北掸邦军,总部驻地万海镇,领导人召班帕中将;掸邦复兴委员会领导的掸邦军,常见新闻报道称为RCSS/SSA,又称南掸邦军,总部驻地泰缅边境傣亮山,领导人召耀世上将。两支掸邦军历史起源有交集,也有很大不同,政治诉求不尽相同,两者时常兵戎相见。但是两者最高政治目标一致:代表掸族的利益,增强掸族在掸邦的主导地位,获得更大的自治权利甚至独立。

1959年,掸族青年组织武装反抗缅甸政府的同化政策,组织起青年义勇军侬载罕Noom suik harn(NSH)。1964年,苏瑞泰总统遗孀召楠哏罕(Sao Nang Hearn Kham)和其子召章(Chao Tzang,前文因资料翻译原因写作曹詹,实为同一人)在泰国建立掸邦军事委员会,组建掸邦军(Shan State Army),简称SSA,正式为收复掸邦国土而努力。1971年掸邦军的政治组织掸邦进步党SSPP成立(1995年停止活动),1976年掸邦军SSA解体,分裂为南北两支,北支由雷茂领导加入缅甸共产党的人民军,南支由塞雷领导于1985年与坤沙的掸邦联合军(SUA)、莫亨的掸邦联合革命军(SURA)合并,称勐傣军(MTA),勐傣军依靠毒品鼎盛时期曾拥兵三万,控制掸邦四分之三的土地。召楠哏罕本人和其子召章流亡美国、加拿大。

召楠哏罕 掸邦进步党历史照片 坤沙

三、现今南北掸邦军发展史

1968年,缅甸共产党(士兵以佤族、掸族、克钦族、汉族为主,高层领导以缅族为主,昂山将军也是缅共创始人之一)进入掸邦,成立人民军。1988年,掸邦众民族民主联盟(SNLD)成立,无武装,标志为虎头图案俗称虎头党,主动担起在掸族武装和缅甸政府之间斡旋的重任,目前是缅甸第三大国会参选政党。

1989年缅共解体,其人民军四大军区变为四大特区。缅共人民军中的掸族部队再次分裂,一部分重组掸邦军(SSA),就是现在通称北掸邦军的SSPP/SSA;一部分由组建掸邦民族军(SSNA)。1996年1月坤沙投降后,勐傣军(MTA)中的莫亨旧部召耀世(约瑟)不愿投降,率2000人重组掸邦联合革命军(SURA)。

2010年4月22日,时任掸邦军(SSA)主席雷茂少将(Loi Mao)接受了缅甸军政府提出的整编为国家警卫部队(HGF)的提议。其掌控的3旅、7旅于2011年1月整编为民团,退出了掸族武装革命的舞台。而1旅旅长班帕少将拒绝整编,并沿用了掸邦军SSA的旗号。此后发展到5个旅的规模,形成了现在的北掸邦军(SSPP/SSA),现有兵力约8000人,总部驻地万海镇,其控制区被缅甸政府认定为掸邦第三特区,政治组织掸邦进步党(SSPP),现任领导人班帕中将,是佤邦牵头的联邦政治谈判协商委员会(FPNCC)成员。

北掸邦军领导人参加活动 北掸邦军控区百姓 北掸邦军阅兵,注意红绿加白色五角星的军旗   掸邦进步党发布的掸文通告

2000年5月召耀世领导的掸邦联合革命军(SURA)成立政治组织掸邦复兴委员会(RCSS),2003年召耀世在泰缅边境傣亮山正式建立掸邦军(SSA),形成了现在的南掸邦军RCSS/SSA,2005年5月掸邦民族军(SSNA)并入,仍称掸邦军RCSS/SSA,现有兵力约8000人,控制掸邦南部部分地区,与泰国关系较近,签署了缅甸军方主导的全国停火协议(NCA),但不时与缅甸军方爆发冲突。

掸邦民族日南掸邦军举办阅兵   南掸邦军阅兵,注意红色的军旗   南掸邦军特战队 掸邦复兴委员会发布的掸文通告  

下一章将介绍南北掸邦军的现状和与各方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