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过去的自己-我的60天计划
8月4号,孩子被诊断化脓性腮腺炎,这才意识到之前的一周,孩子总是断断续续发烧不是因为感冒。非常自责,非常非常自责,自己每天只计划了1个小时专心陪孩子,早上半小时,晚上半小时。其他时间都被安排满满当当,一天下来没有空余时间,也觉得没有完成所有的任务。
孩子的生病让我真的开始反思《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和《精要主义》里面提到的“少,但是好”的生活。
一天只有24小时,时间不是被我们管理的,其实我们是被时间管理。我们只能把时间当做朋友,当做金钱,让最重要的事情填满一天的24小时,让这24小时产生复利的价值。但是我却忽视了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虽然7月下旬我已经重新做了计划并且制定了2个月学的2个技能,但是现在看来,我不是太贪心,而是搞错了什么是重要的技能。
如果细细反思那一句“你想学的技能一定是能让你升职加薪或者职业生涯大跨越的安身立命之本”,我自己再延伸一句“不是辅助技能的精进,其实是核心技能的从0到1。”
(1)突然明白自己列出来的PPT其实属于辅助技能,它重要,但不是我实现职业生涯大跨越的本源。
(2)真正明白自己一直很浮躁的在写简书和公众号。每天疯狂的写,写的时间需要3个小时,除了养成记录的习惯,质量反而没有提升,才明白输出过多低质量的东西,为了每天更文而更文,限制了输入读书的时间。
被大家“误以为”性感艳星的玛丽莲梦露,其实拥有一个图书馆,她的书单涵盖科技、政治、心理、写作、演技等等,不管经历多少次搬家都会带着每一本书。所以她的性感表演是靠书籍的知性迭代出来的。
李筱懿十四岁之前就读过四大名著,大学期间读过多本心理、财经等世界级专业著作,所以文章才能这样温暖人心,事业才能如此辉煌。
我只看到了结果,还以为学很多技巧,就能够在1年之内如何如何。
现在才真的读懂了“我想要的太多,但是书读的太少”。
我今年33岁了,还有7年,正好40岁,在未来的7年里,我到底希望自己能够做哪个行业?整天叫唤着,博士毕业不想去体制内,想出去折腾,但是到底做什么,去哪里做,我自己其实都没有搞明白。
明月至少在原本的品酒届见过了大神,而我在自己的专业一事无成,在自己的专业都做不好,还谈什么跨界。傲慢!自己太傲慢!
60天,从2017年8月7日-2017年10月8日,我希望用60天告别过去的自己。
继续早起的习惯,调整早上跑步40分钟。
继续阅读的习惯,但是正八经的做好笔记,并且带着场景、带着概念整合的意识去学习。
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现有的专业上面,能用一年精通自己的专业。
专注的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做一件事自己想起别的又忙活别的一会。
记录时间。
一切都在得体的情况下再去张扬。
内心平静的明媚的女子。
简约生活,陪伴家人。
一天24小时里面,我要用下面的事情填满它,因为它们能让我告别过去的自己。
晚上10点入睡,早上4点30分起床,中午休息20分钟。
早上跑步40分钟,下午健身40分钟。
算法基础2小时,2个月啃完《算法导论》,打牢算法的基础,即结合自己现在的专业,又为跨界大数据/人工智能打下基础。
科学研究以SCI为导向,每天2个小时。
写作1个小时,安排在早上,跑步回来,孩子睡醒之前。
阅读1小时,安排在晚上。
鸟叔说,每天高仿10张PPT,就能让初学者在3个月内看到自己的进步,所以,每天1小时PPT时间。
电脑前每30分钟,起来休息5分钟。
纯粹的工作,高效2小时。
3餐按时、节制、健康。(做饭的时候,打开APP听书、听课)
30分钟带着孩子一起断舍离:20分钟收拾家务/10分钟收拾电脑文件夹。
高效工作+自我成长的学习时间:9小时
算法研究:2小时
自己专业的科研:2小时
工作:控制在2小时内(工作部分和科研重合)
阅读:1小时
PPT:1小时
写作:1小时
身心健康的时间:10小时40分钟
睡眠:6小时50分钟
运动:80分钟
三餐:2小时(为家人而做)
简单生活习惯的养成:30分钟
每天预留时间:4小时20分钟
前面时间共计:19小时40分钟。保证每天9小时的专注和10小时40分钟的健康时间,剩下4小时20分钟,我想留给上下班路途放松身心和陪伴我的家人。
每周日盘点时间:2小时
因为周日不需要花费上下班路途的时间,这个时间用来盘点3件事:
(1)每周时间咨文:根据每天记录的时间,时间都花费在了什么地方,有没有专注,哪里浪费了,下周怎么改进。
(2)每周健康咨文:三餐饮食(每天会有拍照的习惯)营养搭配是否健康,运动情况如何,存在的问题以及下周怎么改进。
(3)每周财政咨文:钱都花哪了,哪些其实没必要花,哪些花的对给我带来了改变,下周改进。
每周计划时间:20分钟
清晰列出下周计划阅读的书籍、计划高仿的PPT、算法学习计划、科研计划和下周工作要事。
坚持60天,要求是,所有事项根据今天的时间安排,到点即停止,保证预留的4小时20分钟让我的心态平和,生活掌控,孩子快乐,家庭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