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渣子
上个月,我曾写过两篇有关“油渣”的文章,一篇是写的是儿时冬天抗寒的游戏——挤油渣,另一篇是怀念儿时家里可用来吃的美味,用猪油或肥肉煎熬出来的美食——油渣。
这几天总感觉自己要写的油渣还没有写完,还有另外一种比喻人的“油渣”没有写。
小时候,在乡下老家,大人们都把吊儿啷当、调皮捣蛋、不学无术、以及偷鸡摸狗、欺负无辜、爱讲脏话等有各种各样不良习气的人称为“油渣子”。
对于那些年龄偏大的就叫“老油渣”,年纪尚小的就叫“小油渣”。那时,老家一些人看不惯某人,也会以“油渣子”之名来贬低别人。要是家里有小孩做错了事,大人就会警告他:不要做“油渣子”,否则是没有出息的!
你看,本来香喷喷的美食“油渣”一下变成了不受人欢迎的“坏人”,甚至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记得七十年代初期,大队里曾有个被众人称为“油渣子”的年轻人,读书时经常逃课,小学没有毕业就缀学。他常跑到山上偷摘大队果园的桃子、橘子,偷附近农民种的红薯、凉薯等能吃的东西,多次被现场抓获,被大队民兵押着还游过村。
不仅如此,他不讲礼貌,流里流气,满口脏话、假话,经常欺负比他年龄小的人,常常弄得小孩子们的家长到他家上门告状,把他父母气得整日抬不起头,是当时大队最有名的“油渣子”,也是大队里除了大队干部以外知名度最高的人。
周边生产队的大人、小孩见了他都叫他“油渣子”,大人见了他就骂,小孩见了他就躲,但他却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破罐破摔。
以致后来,只要有谁家家里掉了东西或有农具被损坏或庄稼地里的瓜果薯类损坏或被偷,他总会被列为首要的怀疑对象,使他成了大队。里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是名副其实的“油渣子”。
后来,他父亲实在管不了他,就找到大队干部好说歹说,硬是把他送到部队去当兵。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他当了两年兵回来后,人的确大变了样,不仅有礼貌、守纪律,人也勤快了,还乐于助人,过去小偷小摸、流里流气的坏习惯全都没有了。
村里人都说他通过两年的部队生活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也称赞部队真是个大熔炉,什么样的人到了部队,经过教育和锻炼,都能变成好人。所以,从那以后,村民都愿意把自己家的孩子送到部队去锻炼,有的在部队考上军校,提了干,当了军官,成了“光宗耀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