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兵的装甲车
1944年3月8日,缅甸瓦鲁班,落日的余晖染红了整个丛林,断肢残骸散落一地,缕缕硝烟裹着呻吟声无力地飘向四周,一队队日军俘虏抱着头被押送离开战场,身着美式军服的远征军士兵或是忙着打扫战场,或是将牺牲和重伤的袍泽抬下战场。手扶美制M3A3装甲车的年轻军官面对眼前的一切,五味杂陈。驾驶战车营穿过原始丛林,直捣日军十八师团司令部,甚至连十八师团的印章也一并缴获,按说应该高兴。但一个个稚气未脱的脸庞闭上双眼下,一个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却让年轻军官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自去年10月随X部队反攻以来,日军虽顽强抵抗,中国军队虽然打的艰难,但仍能持续推进,赢得每场战役。就拿这场遭遇战来说,除了依靠战友们的英勇无畏,主要还是武器装备的先进,才能快速围歼,迫敌束手。摸着英姿挺拔、威风凛凛的装甲车,年轻军官心里想,可惜这些武器不是中国产了,等我们自己能够生产先进武器的一天,就没人敢欺负我们了。“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的歌声将年轻军官拉回现实,只见他跳上装甲车,奔赴新的战场。
时光飞逝,转眼70年已过。岁月在年轻的脸上刻上了道道皱纹,拯救难民时的冷枪导致双目失明,政治运动的波及与生活的艰辛,这一切的一切让年轻军官变成了失明老兵。年逾九旬,朝气早已不再,岁月留下的是垂垂老矣和偶尔散发出来的精气。近些来,老兵总是爱回忆,回忆七十多年的那场卫国战争,日军铁蹄下,山河破碎,一片哀鸿,诺大的中国竟然放不下一张书桌。回忆眼见中国军队用落后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武器,甚至手持大刀片与武装到牙齿的日军作战。武器的落后增加了战争的残酷与伤亡,但将士们的坚定与勇敢却没有消减,仍如飞蛾扑火般地抵抗齐略。中国仍在顽强、坚韧地战斗。18岁的自己毅然投笔从戎、投军报国,考入“陆军机械化学校”,学习战车驾驶以及战车指挥,以期用战车碾碎敌人的侵略。毕业后赶赴印度参与美式训练,在缅甸的丛林里面打击日军,收复缅北。回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被丛林、战争所吞噬。回忆自己对先进美式装备的羡慕与国家强大的渴望……
近几十年国家的巨大变化也让老兵感慨不已。虽然眼前一片漆黑,但能够用心感受到国家在一天天的变强,生活在一天天的变好。特别是听到部队新式装备的投入使用,他就特别开心。建国后的每次阅兵,特别是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解说词、方阵走过的嘹亮、坦克与飞机的呼啸,舒展了满脸皱纹,萦绕了整个脑海。
兴奋的背后也有一丝落寞,虽然能够感受到装备的先进,祖国的强大,但这些装备到底长什么样,特别是装甲车,还是以前的样式吗,要是能够亲手摸一摸那该多好啊。这个哪那么容易实现啊?真的应该感谢“寻找老兵”活动的志愿者们,自己对他们说过“我知道我们国家现在也有坦克了,我以前在战场上缴获过,看着日本的坦克,我做梦都希望自己的国家也有,有时候真想可以摸一摸我们国家自己的坦克...。”的话,没想到真的能够实现。回想起前年的12月,颤颤巍巍地走进军营,“立正!向抗战老兵,敬礼!”的声音,让老兵异常激动,当场落泪。六辆坦克的轰鸣简直是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听着官兵介绍坦克的特点,摸着坦克的每一块钢甲,每一条棱角,老兵亲自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装备的先进。想到这,老兵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等到了地下,可以和战友们絮叨絮叨这些了。缅甸丛林的那个黄昏又浮现在脑海,“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的声音再次响起……
2月9日凌晨1点半,抗战老兵钱建民因病逝世,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