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信,你必须了解这三点!
自信,是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它使我们面对困难不退缩,遭遇危险不逃避。自信,不仅使人充满力量,更能让人心情愉悦,不患得患失。
自信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只少不多。没有人在任何时候都是笃定的、自信的,也没有人在任何人面前、任何场合都不怯场。我们看起来自信的人,不过是在某个领域在某个方面比较擅长罢了。
因此,自信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加强的。但是,自信是个比较玄乎的东西。自信虽然是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但它无法自己制造,同时,它又不能靠外部摄取,像我们吃食物一样,吃了也就觉得饱了。
作者夏尔.佩潘从哲学层面阐述自信的来源,从众多名人事例中发掘自信产生的根源,确实是一本非常有用的书。
一、自信来源于熟练
我们最初来到人世,对一切茫然不知,几乎谈不上什么自信。随着我们在熟悉的环境与家人互动,我们渐渐有了可控感,在家里生活得比较自如。但走出这个狭小的空间,外面的世界带给我们许多不适感,让仅有的自信荡然无存,我们想探索外面的世界,总是要拉着妈妈的衣襟往外拽,让她给我们提供更多可靠感。
在我们熟悉后,在没有妈妈的陪伴下,我们也能自己跑出去玩了。这就是通过不断的练习,使我们熟悉了环境、人物、沟通方式之后的自如。这种行为上的自如表现在内心,就是自信。
在这里,作者提到了一万小时定律。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经过对许多成名者的大量研究,发现他们在成名前不约而同都在他们擅长的领域经过了一万小时以上的练习,而且大多数人远远超过了这个数,一万小时只是最低标准。
由此可见,要想获得自信,也必须要经过不断的练习。但是自信,不同于某项具体技能,它需要建立在一个能促使它生发出来的开关上。而这个开关没有定势,每个人都有他不同的触发点。
因此,正如作者所说“建立自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你会在自己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舞步”。
二、自信来源外界的正面互动
“献给维多利亚、马塞尔和乔治娅:只要看你们一眼,我便有了信心。对自己,对生命,更是对你们。”
这是作者写在扉页上的一句话,我不知道这三个人是他的儿女,还是其他对至关重要的人,但是看到这句话,我知道了一个道理:让我们愿意为之赴汤蹈,为之不是一切向困难挺进的,是外界给我们的正面互动。
这些是正面互动包括爱的给予和依赖、赞美、认同。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现在大家都热衷于发朋友圈相互点赞?在我这个对互联网不太敏感的人看来,这应该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但大家却趋之若鹜。
后来我学着读书写评,看见别人在我写的文章下面点赞留言,才真正体验了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反正是非常开心,非常满足,一下子感觉自己非常了不起。可是如果没人点赞,自己写的时候感觉很满意的文章,也会觉得非常无趣,如果有了差评,更是会把文章删了重新写过。
因此大家都会问,为什么我们的情绪总是被他人左右?这就是互动带给我们的影响,不管它是不是与事实相符,但是我们都或多或少会被它牵着鼻子走。
所谓互动,就是人际间的沟通。如果一个人能在人际沟通中游刃有余,社会又给他一些正面的评价,这个人就会显得非常自信。
三、自信来源于顺应自己内心渴求的行动
也有人会说,我在某个领域非常熟练,但是我总是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自信;我在人际间经常获得掌声与鲜花,但是我却觉得名不符实,内心更加空虚。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就要审视自己的内心了。我们所擅长的领域或获得认同的工作,也许并不是我们内心真正渴求的。成功与赞誉,都不能让你更自信,就说明,你的内心最渴求的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每个人都应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正如前面所说,建立自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每个人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舞步。
遵从内心的指引,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求,去实现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自信。
自信是顺应人本身的渴求,经过慢慢努力,渐渐练习,最终获得成就感。自信让我们前进,前进又反过来加强我们的自信,如此循环,我们最终成为一个看起来非常自信的人。
自信是一种内在力量,但它又要靠外在的反应来触发、来增强。因此自信,少不了人际间的相互作用。唯有爱,可以化解自己、可以化解自己与外界的关系。
所以,爱才是一个人自信的最终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