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书成课》培训课程所学到的...
有人说,一本好书是作者30年以上智慧和功力的结晶,我也赞同。
前不久,参加了袁茹锦老师的《化书成课》培训课程,目的有二:
1.所谓教学相长,能把书变成课程来传授的,估计在读书方法上亦有独到之处;
2.渐发现所知之物,不但能解自己之惑,也能帮助身边朋友,但却缺些方法和技巧,效果不如所期;
读书学习,助人为乐,此课程应该都可以帮到自己。
--------------------------------------
课程结束,又思考几日,收获良多,分享给大家,共同成长。
下列内容之结构和分类,在课程基础之上,又加入自己的感悟,如有学友发现错误,请不吝指正。
课程整体看,分三个部分:
A.化书
B.成课
C.讲授
A.化书
化书部分主要为书籍阅读方法的指导。
1.包括确定书籍种类,唯有此才能用正确的方法去读。
2.确定书籍结构:
以往读书,常画思维导图来辅助理解。
但没有从书籍结构的角度来总结一二,这样对于一本新书的阅读,就缺乏快速宏观把握的能力。
从老师处学到五种结构划分的知识,很有帮助,从书籍目录即可了解书籍框架,读起来也就更易理解,节约时间。
3.知识点分析
对于书中的知识点,摘抄、摘录是一种方法,但不免过于碎片化。
从老师处学到两种化书法,也即知识点整理之法:
1)GEEAT化书法:
结合GEEAT表格,将知识点本身,作者讲这个知识点的目的和作用(Goal),作者使用了什么论据(Evidence),知识使用的场景(Environment),使用知识的注意事项(Attention),如何教别人(Teach)关联在一起,这样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传递和应用都非常有帮助。
2)流程化书法:
对于流程类的方法、技术,画出流程并不是难事,但常常停留在这个层面,流程化书法,通过问自己5个标准的问题,让我们能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这个流程,对用好这类流程将更有帮助。
如果你只是自己好读书,无意教授给别人,此部分内容已很有价值。
----------------------------------------------------------
B.成课
此处所指的“成课”,我定义为“成课件”。
你认为有价值的知识,自己领悟是一回事,给别人讲明白,是另一回事。
讲授前,必定需要一个过程来整理这些知识,编排他们的讲授顺序也就是结构,同时确定主要次要关系,否则,除非能力很强,否则混乱是免不了的。
1)课程主内容研发:
如果想让课程有价值,需要围绕一个初步的主题来整合进更多的知识,进行拓展和筛选。
随着知识点的汇集,主题将更加清晰,也就是所传递的核心价值点。
剩下的你就可以围绕这个核心主题和你已经有的知识内容,构建你的课程的结构了。请同样参考上面提到的几个结构框架。
对于自己读书的人,可能不用考虑知识点传递的形式问题,但如果是课程,则必须考虑。
讲授这个形式大家都很熟悉;
讲些案例来辅助理解,我们也常用;
但是设计些学习活动,让把学员引入到更丰富的学习场景中来辅助理解和学习,通常我们缺乏这个能力。
课程中:
(1)针对“案例”的准备:老师给了4w1h方法和检查案例质量的6T法则。
(2)针对“学习活动”的设计:老师更是给了我们工具,针对4中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别有其最有效的学习活动形式可参考,有了这个对照表,设计工作就轻松了很多。
做好这些工作,你就能是一个知识内容的提供者了,开口讲也好,写文章也不错。
2)课程商品化:
这里老师给了一些技巧来编写课程的名称,如:命名的ABC三要素 和 打造标题吸引力的三个角度。
最重要的,提供了一个十全十美的框架,来帮助你写课程的介绍大纲。
我知道,有些读书人对金钱的看法,但是如果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让我们能生活的更好,这岂不才是真幸福?
----------------------------------------------------------
C.讲授
此部分,主要针对你想成为一个培训师时可能面对的问题-如何做培训,讲授课程。
还是强调一点,做好培训,还是基于你的课程的内容的价值,形式救不了内容。
这个部分,DICS人类行为模式的知识,对我是全新的,如果你是一个培训师,确实需要了解这个内容,把握学员的特征,让学员更好学习的过程中,也让培训进展的更顺利。
最后,针对课程设计的考核和评估,课程实施的考核和评估,讲师自身的考核和评估,老师都给了很好的方法和建议。
其中的一个“讲师平衡轮”评估工具,能帮助讲师简单的做到持续改进。
----------------------------------------------------
希望我记录的这些,能帮助我自己记忆这许多知识之外,也能对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