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教育

身体发展不足的表现和影响!

2019-06-25  本文已影响0人  惠心千爱智慧

   前文讲,要想让孩子朝着积极的感觉统合状态发展,家长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两点,一是,了解敏感期的顺次发生过程;二是,掌握相应敏感期感觉统合训练的配合要领。因为敏感期是生命在某个时期内在对感觉刺激的需求,而感觉刺激恰好是满足这种需求的外在支撑。

    那么,如果敏感期时没有给对感觉刺激,或者敏感期时没有给足感觉刺激,那孩子会发展成什么样呢?如此一来,孩子注定会发展不足,能力基础薄弱,未来的成长之路将会很辛苦。原因在于:孩子的身体不归他的脑袋管,身心矛盾,内外不和谐。日常生活里,孩子的行为表现不能被接受,常常遭到大家的不解。殊不知孩子身心受困,自己有苦难言,甚至无辜地被贴各种标签:笨、懒、性格暴躁或者软弱等等。

     首先,如果成长敏感期没有给对感觉刺激,身体就得不到各时期生命成长规律所需要的神经营养,身体内部的神经细胞就无法进行连结,没有连结就没有感觉通路,那么身体各部位所接收到的感觉刺激就无法传到大脑,致使大脑不会对身体下达有针对性、有意义的动作指令,于是身体就无法恰当地对外界的事物进行反应。

     再者,如果敏感期时没有给足感觉刺激,那么大脑功能区的神经细胞也得不到足够的电流信息,彼此脑细胞之间连结也会很少,所以脑功能就无法发育完全。即便身体传来的信息大脑有接收到,但是大脑可能因为功能不成熟、没有足够的连结、没有足量的感觉记忆,所以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动作指令,让身体能够对外界做出适当的反应。

     那上述两种情况,造成孩子的神经网络连结质量和能力是不同的。

     前者偏重于感觉通路不足,可能认知上有足够的能力,可能在语言能力上会有正常的表现,但是在肢体动作上仍是属于笨手笨脚,协调性不佳。这样常常导致孩子容易摔跤、害怕上高下低、容易无意识地撞伤别人或推倒别人、不可控地把笔弄断或者把玩具弄坏、对新环境没有安全感、对熟悉的环境没有探索的欲望和挑战自我的勇气,将来还可能造成专注力不足、记忆力差和爱发脾气的现象。

    偏偏这样的孩子又会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为他们拥有正常的智力,对外界事物能够清楚辨认和理解,对于自己的身体比别人笨的这个事实,心里当然也是清楚明白的。这样的孩子内心是积极向上的,但又受困于笨拙的肢体里,所以平时做事往往力不从心。当内在意识和外在行为不匹配的情况下,生命个体因经常紧张、纠结而容易启动自我保护机制——战或逃。

    面对身体不能完成的事物,这样的孩子会哭闹、拒绝和退缩;对于可以语言表达的场合,孩子会过度喜爱,呈现爱讲话,讲话时,情绪会越来越高涨,声音会越来越大声;喜欢搭话,即使没头没尾、没重点,孩子一点儿也不在意;有些孩子还特别喜欢自言自语,或对着玩具说话。

    这样长大的孩子,即是我们常见的能言善道却常常“说一套,做一套”的成人。他们常常会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优柔寡断”或“迂回婉转”的行为。因为他们的身体能力老是让他们觉得不可信赖,长期下来,对自己身体的直接不信任,遇到经验中曾经失败过的事,他们通常会习惯性否决和回避,没试就放弃。他们常常要在战或逃之间反复思考,非常辛苦。然而,这类的人们通常也是一般大众公认非常聪明的人。

    后者则偏重于脑功能不成熟,孩子各项行为反应都会偏迟钝。说话方面:理解慢、吐字慢、语言组织能力发展慢;动作方面:吃饭慢、走路慢、学骑脚踏车慢、被人打了也反应慢(甚至没反应);学习表现上:记忆也许不受影响,但理解很慢、整合也很慢、年纪越大,成绩越差(因为知识内容和范围越来越大,孩子无法将新学的和旧知识整合、连结,没有前因后果关系理解的基础)。

    不论是感觉通路不足还是脑功能不成熟,孩子一旦成为这样身体的主人,生命状态不会在某一点停滞不前,在生命本能的推动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努力尝试突破现状。这样就会出现“自我弥补”行为:喜欢乱跑、乱跳、乱叫,这样没有针对性的弥补行为对能力的培养是没有帮助的。如果在老师和家长不理解的情况下,孩子的自我弥补行为遭到成人的强力禁止,有的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有的则不得不妥协,转为性格上的扭曲。

    如果孩子一直没有得到及时的有效帮助,长大后,势必会身体无法承担,心理就无法承担。许多心理疾病通常都是因为感觉统合基础不好,加遇长期压力或急性压力造成。

    感觉统合能力十二岁前是身影响心,这个阶段通过针对性的、足量的感统训练,相对比较容易就能帮孩子纠正和塑造感统状态,为挑战未来人生奠定良好的身心基础。希望惠心千爱智慧传播的感统观念,能帮助到家长们,理解正在承受身心受困的孩子们,并有针对性地练起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