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短篇小说优秀文学殿堂 无声岁月

谁“病”了?

2019-02-20  本文已影响23人  孝玉

1999年元月,我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那时候的思想是激情饱满的,我觉得我什么事都可以做,什么困难在我面前都被年轻的朝气一招击倒,什么邪恶我都敢伸张正义,什么不平我都敢怒吼一声,那种狂热的激情,源于在部队所受过的严苛训练以及强烈的某某教育所致。

我家乡是农村,丘陵地带,92年通电,基本从这以后大量人员都外出务工,也算不上太过闭塞,属于偏穷偏远的地区。

回到家乡不久,就听父母在闲聊时说,村里一个女孩突然疯了,她是我小时候在一个学校比我大四岁的一个女孩,那年22岁了。那个女孩一丝不挂在村里的路上慢慢走,全村很多人都看到了,父母在说到这个事时,压低了声音,显的很难为情。

我问我妈妈她为什么突然疯了,妈妈告诉我说,她父母一直很固执,很保守,孩子突然带回来一个男朋友,他们连考虑都不考虑就拒绝了,女孩跟那个男孩很相爱,就受不了刺激,被父母在家关了几天,就发疯了。

爱情是伟大的,特别是社会底层的人,在拥有“爱”的那一刻,她就不妄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回,哪怕是一年、一个月,一天或一秒,“爱”是任何真、善、美都无以比肩的。

她撬了锁,跑出来一丝不挂,在路上转悠了好久,村里跟她家至亲的人才跑去找回她父母把她领回去,然后她发疯了吼叫,一直撕扯身上的衣服,父母就用绳子把她捆绑在床上,关了半年。

结居是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很远地方的一个很穷的中年残疾人,这个女孩从那一刻起就真的疯了,一直过着悲惨的命运。

我直接说她最后的命运,其实读者细想一下当年我听到这事时的心情,我有种想拿铁锹把她父母砍倒狠狠打一顿的冲动,那年我18岁。

这不是我瞎编的故事,虽然我爱讲故事,但是对于现实,要比我听到的,想到的,书里,影视等了解到的要残酷的多的多,要变态的多的多。

我们一个一个地来分析当时引起我暴怒的原因,后面直接说出我今天看待那件事情的看法。

第一,她父母为什么不同意她的爱情?

答:穷苦人农民低下层人,无知愚昧,暴力加惰性,融诸多缺点于一身,有人说了“农民是伟大的”,那都是扯淡,骗点关注,农民最喜欢的就是别人嘴上吹捧他,同时被政权暴宰,明白人只在乎别人不要侵占他的利益。

那些人养孩子跟养一条狗一样,任意处置她的一切,对于婚姻还是抱着“必须父母指定”这个老理顽固不化,其实社会早就施行自由恋爱了,但是现实还是有大量强行指定婚姻、或其他形式被父母胁迫的婚姻存在,比如一个最明显的“丈母娘要女婿买房”,就是变相的父母包办婚姻。现在大批70后还不是高呼“孩子的婚姻应该由父母做主”这个极其邪恶的谬论。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特别,假如那个男孩子开着豪车,脖子上戴着五斤重的大金链子去见她父母,见面装装逼,说点官话,套话,对她父母说“我爸是村长”什么的,她父母立刻会同意的,还会倾尽家产给女儿办一堆上好的嫁妆来陪嫁,免得被对方瞧不起,这就是阶级产生的恶果,但那是不可能的,土狗爱烂猪,底层人的命运周而复始。

第二,父母不同意为什么把孩子关起来,以至于把她逼疯。

答:家庭环境,爱的缺失,让孩子的精神时刻处在崩溃的边缘,父母强制关押孩子,是一种兽性的暴力虐待、强制征服的欲望,其实这样的农民在村长面前他能吓的尿裤子,但是干了一天累活回到家,就会打骂孩子出气。

第三:为什么那个女孩一丝不挂被第一个人发现时,或多个人发现时,没有人去帮助她或及时去告诉她父母。

答:人情冷漠,事不关己,因为涉及隐私,怕被牵连责任闹出纠纷,看热闹心里,歧视弱者来享受短暂对比的优越感,无爱心不敢帮助别人,对困难的恐惧感。

第四:她突然得了精神病,为什么不积极治疗,而选择暴力束缚。

答:村、镇、县几乎没有专业对应精神病治疗的途径,县医院科室只是摆设,涉及到上面某某的就不说了,她父母本身就是极其固执的农民,连一毛钱都舍不得花,何况想起来都很昂贵的治疗费用,更没有一个能说服她父母积极给孩子治疗的能人。

第五:为什么她嫁给了一个中年残疾人?

答:好理解,她在疯了后,其实就成了一头只会吃食、只会下崽的母猪,哎!就算她不疯,也不过是一条会下崽的母狗而已,她父母压根没有把她当人养大。

第六:谁来插手指责她父母?谁来出面帮助这个女孩?村长有没有义务来教育她父母或求助政府?有没有人选择报警?

答:村里过了一阵子跟没有发生那件事一样,因为是宗族丑事,没人愿意提起,但那个女孩一直被绑在床上达半年之久,以上问号一个都没有,————只有一个18岁的热血青年,心里怒吼着彻夜难眠,那就是我,我像一条被羞辱的狗一样,躲在角落里偷看着发生的一切,因为我什么都没做。

谁得了精神病呢?

是那个女孩病了吗?

是她的父母病了吗?

是周围的村民病了吗?

是这个社会病了吗?

还是我们的文化根源病了?

如果是,

那一定病的不轻,

该吃药了。

醒醒吧,朋友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