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乌合之众》联想到的币圈生存法则
《乌合之众》是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出版于1895年,至今已被翻译为十几种语言,再版将近30次。书中对群体的心理特征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解剖,极大颠覆了人们的通常认知。在《乌合之众》问世之后的一百多年中,围绕这本书的争议和批评一直从未停止,但却无法掩盖其智慧的光辉和深邃远见。书中的一些结论和预言,也为很多历史实践所证明。
《乌合之众》认为:群体智商低于个体智商。群体的行为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
勒庞认为:不是随便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就是所谓群体,只有当这些人都具备了同一个心理诉求、有了相同的行动目标之后,才构成群体。最典型的群体就是股民、炒币者。大家的心理诉求和目标都是割韭菜,赚钱!
币圈里流行一个词——信仰,说白了就是涨涨涨,涨到一个超过很多人心理预期的价格,于是就成了所谓的信仰。可如果信仰是因为“某某大佬看好”、“大家都看好”,币民就会沦为:低于个体智商的群体。
那么,如何避免成为低智商群体,不做韭菜呢?今天,我们从几个实验出发,带你理解”从众”和权威的另一面,通过这篇文章,重构你的独立思维。
【实验】
心理学家斯坦利·沙克特找来三组大学生,让他们对少年犯应不应该得到宽大处理展开讨论。其中,每一组中都事先安排了一个同谋,他会按照实验人员的要求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一组安排的是一个赞同者,第二组安排的是一个反对者,第三组安排的是个“墙头草”。讨论结束后,研究人员要求这些人对三个同谋进行评价。那个赞成者大家都喜欢,大家也都最讨厌那个反对者。这个实验很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在表面上会采取所谓的规范行为,也就是大多数人公认的做法,仅仅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喜欢、接纳和尊重。如果你不想被别人拒绝,那么你就只有让你的行为也符合这种规范。
从众行为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获得一种正确感。从人性来讲,审视自己的观点,确认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是每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
【实验】
心理学家所罗门·阿施让一群大学生来做视觉判断,他们看到的是两张卡片,第一张卡片上有一条标准线段,第二张卡片上有三条长度不等的线段,很明显其中一条跟标准线段一样长,其他两条都明显短了一大截。正常人可以很容易判断。阿施也提前安排了一大堆同谋,一个组里,只有一个是不知情的大学生,另外其他人都是阿施的同谋。阿施要求他们公开说出自己的判断,这个大学生被要求最后一个作答。前面几个视觉判断中同谋的反应都跟正常人一样,他们跟大学生的判断结果是一致的。但是到后来同谋们开始故意说错。结果是,有70%的大学生至少有一次也跟着说出了错误答案。而另外几组没有公开作答,只是私下里写下答案的人,几乎没有犯错。这个实验说明,就因为多数人都认同一件事,即使它很可能是错的,也会引发人们的从众。
从众的成因,人们表现出从众既是为了维持社会认可,也是为了增加他们在不确定环境中正确行动的机会。
3. 想要克服盲从,就是时刻给自己准备一个退出按钮。
【案例】
一个街头推销员正拉着你推销他们的产品,如果你感觉不舒服,不要相信他们的解释,大胆退出。
二、态度改变
1. 认知不协调迫使你改变态度,来缓解不舒服的感觉。
认知不协调指的是,自己的认知和外界的认知不一致,或者自己本身对一件事的认知就不一致。如果在你身上发生了与你本来态度矛盾的行为,你的认知不协调会带来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迫使你改变态度,来缓解这种不舒服的状态。
【实验】
在大学停车一般都是免费的,如果改成收费的,大部分学生肯定不会愿意。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找来了强烈反对停车收费的学生,让他们每个人写一篇关于停车收费可行性的短文,这些短文会被送到大学政策制定委员会去,供他们做意见参考。实验中,一组学生被要求,不管你的态度如何,只写支持收费的理由,这跟他们的态度明显是相反的。另一组可以有选择空间,实验人员告诉他们,现在委员会收到的意见大都是反对方的,还缺少一些来自支持方的理由。但实验人员也说了,站在哪一方由自己决定。最后,两组学生都写了支持停车收费的理由。写完了短文,再次询问这些学生关于停车收费的态度,第一组没有什么变化,第二组,也就是有选择权的学生大部分转变了态度,由反对变得支持了。
2. 如果你想改变一个人的态度,那么,你给出的诱导越少越好。
【案例】
一所大学要给心理系学生开一门跨学科的课程,系里大部分老师们都赞同,但是年轻的史密斯教授不认同,如果心理系的系主任想让史密斯在教务会上发表支持言论,他会怎么说呢?利用我们说的认知不协调理论,他要先让史密斯不要发表反对言论,同时还要营造一种自由的氛围,这样才有机会让史密斯改变态度。系主任可以这样说:我说史密斯,你可以尽管说你想说的,毕竟你已经是终身教授了,能够自由表达你的观点。我知道你可能并不同意这个提议,但是,如果一些有思想的老师能够说明这个计划的可取之处,那我认为这对我们系会很有帮助。事实上,用不了几天,史密斯也会自愿教授这门课。因为他找不到反对的有力理由,也不是被你强迫着这么做的,而且既然他都已经公开表示支持了,那一定是他自己就同意这么做的。这一招管用的关键,就在于系主任没有扭住史密斯的胳膊,他的激励是温和的,史密斯也不会感到被强迫,所以才会调整自己的认知不协调,改变态度。
金句
1. 人们在表面上会采取所谓的规范行为,也就是大多数人公认的做法,仅仅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喜欢、接纳和尊重。如果你能坚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你就会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对命运的掌控感,就能对自身的能力感到满意。
2. 想要克服盲从,就是时刻给自己准备一个退出按钮。一旦陷入了一种你不熟悉的、感觉被动的情境时,你就要立刻检查你的独立性,发现束缚你的强制规定,做好接受因你的退出而引起麻烦的准备,敢于给自己的心理和身体找到一个出路,然后退出或者大声求救。
3. 想改变别人的态度,让他喜欢被强迫做出的行为,那么,给出的诱导越少越好。因为诱导越强烈,人们就越感觉不到是自由选择的。这个度就在于诱导足以让他接受要求,但是并不会感觉是被强迫的。
4. 如果你已经承诺做了一件违背意愿的事,不要继续坚持愚蠢的一致性,不要怕应付麻烦,承认自己的失误,宁愿承受金钱、精力的损失,别怕丢面子。这样,你就不会因为掩盖自己的错误决定,而强迫自己相信之前的错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