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微创新,不走寻常路
提到餐饮行业,不知大家了解多少。我反正是一个外行,因为要组织一场活动,赶鸭子上架现学现卖。今天就跟大伙聊聊我对“餐饮微创新,不走寻常路”的理解。据美国媒体《石英》报道,仅2016年,13.7亿中国人为中国餐饮业贡献了 3.5 万亿人民币的营业额(约合 5070 亿美元),这比瑞典国民生产总值(GDP)还要多!从宏观角度看,餐饮绝对是一个朝阳产业。毕竟咱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国人们爱吃也会吃,三人行,必有 " 吃货 ",十人中,定藏 " 老饕 "。
既然有那么多“吃货”,开家饭馆一定能赚钱啦!结论别下得太早。近年来,餐饮行业可谓风起云涌,各路人马纷纷杀入。消费人群与消费方式正在进行加速式变革。表面上欣欣向荣的餐饮业暗地里正在快速洗牌。很多带着新想法、新产品和新的解决方案的“闯入者”在跑马圈地,颠覆式的打法,让餐饮界的元老们不仅恼怒,更多的是不安与惊讶。客观的说,存量市场上餐饮经营者,还停留在旧有的作坊模式和传统酒楼式阶段,还没来得及适应移动时代对行业带来的冲击。现在的餐饮行业已不再是低门槛、低收入的代名词,而是在重新构建着行业生态。一些餐饮行业创业者,甚至具有海内外名校背景,善于经营管理,具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和客户思维,市场拓展迅速。而那些行业元老们,还停留在自己过去的“深井”中,当下的餐饮需要用跨界的思维,塑造新的场景。为什么“西少爷”不是原来的肉夹馍?为什么“江小白”是新白酒?水在装进瓶子之前,只是水,再装了瓶子之后,贴上瓶签,才是产品。新的意义和新的场景,都在刷新你我的认知。
时至今日餐饮行业的创新势在必行,但餐饮与其他行业又有所不同。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味道,对于餐饮来说就是一切的前提。即使你的营销再好,服务再怎么独特,如果味道不好,一切都是白搭。产品不合格的品牌最多维持半年,通常能够经营三年以上的品牌,才算是受到市场认可的。
餐饮其实开门就三件事,菜品、服务、装修,涉及到顾客的吃、看、感受,这是餐饮业的三大基础玩法。
菜品:从各种食材的混搭,再到器皿的设计、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服务:在海底捞的带领下,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提升明显,夸张点说,洗手间有阿姨递擦手纸已经变成了行业标配;
装修:风格更是多种多样,比如:什么唐宋元明清、东南亚,各种各样,风格迥异。
但这些在追求生活品质的新生代消费者中正逐渐失宠,曾经追求大而全的商家急需向小而精方面转型,更加标准化的餐饮品牌正成为现代年轻人日常消费的首选。
那么餐饮业,又该如何创新呢?
一、少既是多,选择有生命力的产品进行迭代
餐饮业与其他行业不同,比如正餐,人们追求的是口味的正宗。其次,人们的饮食习惯很难改变,但人们又是一种喜新厌旧的动物,如果你的产品总是一成不变,那么很快就会让人丧失新鲜感,从而失去竞争力。因此,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所谓的产品创新,不是凭空创造出一个本来没有的菜品。而是要在原有菜品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升级迭代。即在原材料,制作方式,甚至菜品盛器等方面进行创新,让菜品不断进行螺旋式上升,这样才有生命力。就如同每一代iphone的诞生,都是保留了上一代的优秀品质与功能,在此基础上做出迭代创新,这样生产出来的iphone才不会让“果粉”们陌生,但同时又有惊喜。
源自网络iPhone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只有一款产品。企业只有聚焦在一款产品上,不断对其进行迭代创新,才有可能做到极致。在餐饮业也是一样,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必须要聚焦重点产品,选择有生命力的产品进行迭代。
二、赋能员工提升客户体验感
餐饮是一个传统行业,受用餐时间限制,一般中晚两个餐口最为忙碌。在固定的时间内,面对较为集中的客人。提升服务也是一种创新,毕竟服务人员在一线面对广大食客,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到食客的满意度。说到这不能不提海底捞,海底捞的服务确实不错。前几年流行一本书叫《海底捞你学不会》,其实,海底捞的秘密人尽皆知,就是对一线员工赋能。因此,提升满意度,从赋能员工开始。
赋能就是激发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人能够自动、自发、自觉的完成共同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命令,彼此之间以信任为纽带形成合作,达成1+1>2的效果。
首先是对员工的充分信任,其次是彼此对共同目标的认同。以信任和共享目标为基础,通过自上而下的授权,提高服务人员在现场处理突发事件时的能力。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易。如何赋能员工,值得每一位餐饮经营者反思。
其实不论是菜品的迭代,还是员工的赋能,切记急功近利,盲目跟风,餐饮是一个传统行业,品牌更需要沉淀。总之,餐饮微创新,不走寻常路。慢就是快,稳步前行,服务好每一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