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1:化比较为觉察

2020-11-23  本文已影响0人  大海三方NVC

今天清晰了非暴力沟通中的“比较”指的是一种评判状态。

在今天之前,我一直跟随这个观点:比较是会带来伤害的,同时尽量避免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放在比较的状态中。

还记得刚开始篮球训练时,我很羡慕一个大哥哥,篮球在他的手上出神入化,好像篮球就是他的一部分,同时我会把他练习篮球的动作录成视频给我家哥哥看,我的本意是好的,希望哥哥从他的篮球视频中了解一些自己不会的,然后去练会。可是哥哥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我把他跟那个大哥哥进行比较了,感觉被贬低了,对那个视频很是不屑。

今天打卡练习的主题是比较,我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问自己,比较一定会带来伤害吗?我经常把比我做得好的人视为楷模,向他们学习,那这是不是比较呢?如果是的话,我没有感觉挫败之类的消极感受呀?

那我们所说的比较是什么呢?我继续探索,马歇尔说过,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对,我们在把人与人之间进行比较时,如果内心有评判,认定被比较的那个人做得不够好,那说出来的话或内心感受到的感觉,一定是指责性的,而如果我们内心没有评判,只有事实本身,那么,这种比较更像是一个目标,一种促进和推动,能感受到满满的爱和激励。

我知道了,非暴力沟通中所说的比较,是一种状态,一种评判的状态,宁宁的“化比较为觉察”提醒了我,我们要放下评判,从比较状态回归到观察状态:观察事件本身,觉察事件当中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当我们专注于感受和需要时,我们的行为也就有了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