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感简友广场想法

囫感《红楼梦》(二)胡议后四十回

2021-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情聆

我:同学们,四大名著中你们可以看看除《红楼梦》外的其他三本。因为《红楼梦》你们现在几乎看不懂。

学生:老师你就是看不起我们。

我:不是啊,这个绝对不是看不起你们,《红楼梦》老师看了三遍了,我也不敢说自己看懂了,只能说老师看过,知道了点皮毛。当然,你们很大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只是可能你们会和我看第一遍的时候一样,看个十几回就没兴趣放弃了。

学生:老师,那《红楼梦》是四大名著最好的吗?

我:这个《红楼梦》在老师这里是永远的yyds 。

这个是我在上阅读和写作的课上和学生的真实对话,我很庆幸我接触了《红楼梦》,首先来说,《红楼梦》是我个人写作理论的重要来源,他对我的工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其次,《红楼梦》是我为数不多的每年必读书籍,每年我都有独特的感受。

以前老是听那些大家说《红楼梦》后四十回怎么怎么不好,有这啊那啊的理由证明它是程高伪本,包括去年我买了周汝昌先生的《泣血红楼》也提到了这点,虽然我都理解,但却没有切实的感受。而这次,我作文课时不时提《红楼梦》,晚上也每天在读《红楼梦》,终于,让我触摸到了些许皮毛。

这次,看到第八十一回的时候就明显感受到了差距。去年看的时候觉得他后面写贾宝玉开始学四书五经也能理解,毕竟长大的,受到各方面影响去被迫学也正常,毕竟前面就写到他去学堂的事,也会在父亲贾政面前谈四书五经。但是,同样都是谈论,两者之间却差了十万八千里。前面八十回有关这个的谈论,明显的能感受到宝玉始终不离他的心性和骨子里对八股的不屑。而后者,唯独缺的就是宝玉的心性,他之前都是为了应付父亲有口无心的说着,而后者却真正的开始上心了。

或许有人会和我去年一样,觉得是长大了,人之常情。但是,这是《红楼梦》,贾宝玉是女娲补天的顽石幻化而来,是天生地造的,他的不同从出生就开始了——衔玉而生!然后就是他的“荒谬”的观念,这些都反映出了他的不寻常。他对八股的反抗、对男女的认知、对生命的看法、对世事的态度都应该是从一而终的。这点可以参考《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与生俱来,刻骨铭心。

从贾宝玉开始,主人公们都开始了“双重人格”,首先就是林黛玉,的确,读第一遍的时候,她给我的感受就是“小作精。”因为我只看到了她莫名奇妙的吃醋和酸别人,尤其是当贾宝玉随便和别的女孩子多谈了几句就开始阴阳怪气。但是,后面两次读下来,我眼中的她不再是个“小作精”。相反,她在我眼里是个可可爱爱的随性女孩。她们那个时候还小,她这样的表现曹雪芹先生并不是要把她写成个如王熙凤的妒妇。最重要的是为了体现她的个性,她和其他金钗的不同,她和宝玉一样,都是个性值拉满的存在,所以她也和宝玉一样,对八股嗤之以鼻。而后四十回,就完全把雪芹先生的用意打破了,真的就把她写成了个嫉妒心和极缺安全感的柔弱女子。她后面的人物形象可以在其他的古代小说中找到相似的女子,而且还有了批判的气息,我想这是雪芹先生绝对不会做的事情。

黛玉的死虽然刻画的不错,但她的死已然对不起雪芹先生了。

还有就宝钗和贾母。贾母我唯一觉得不对劲的就是她的绝情,竟然能够那样对待黛玉。而宝钗,虽然在前八十回中她的个性不同黛玉那样张扬,而且也有心机,但是她的心机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且不会彰显出来。她除了心机外,更有一颗善良的心。而后四十回中,她的心机已然摆上了台面,对于宝钗,前八十回我对他是没有厌恶的情绪的,而后四十回,她的心机和无情让我觉得难受,甚至让我会把她归于王熙凤一类的人。

我想,宝钗的人情世故只是她的护甲,并不是她进攻的武器。

这次再读《红楼梦》,让我从人物刻画层面上切实体会到了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之间是隔了多大一条鸿沟。我在讲课时经常和学生讲这样的话:

语文其实不用老师教,你只要多读,多去体会,很多东西你自己就会了。但是,这真正有这样的体会的机会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少之又少的。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帮助你们去学习和体会,这也就是语文或者说文学最大的魅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