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读课的第一课时
散文、教读课、第一课时,当这几个关键词放在一起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然后会做些什么?
首先应该是阅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目标,明确本课在本单元的位置,然后依据单元目标来设置课时目标。力争一课一得,训练听说读写,指向语言运用和学科素养这。样就不会胡子眉毛一大把儿,什么都想讲,又什么都没有讲透!
二、裸读课文,力争自己有阅读体会。你提倡学生学习的时候脱离资料,是为了能够有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那么,首先要求自己也应具备专业的阅读自醒自悟能力,能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并以此来挖掘属于自己的且新颖的教学设计。
三、利用好课后习题和基础训练。这是专业的编者团队给我们一线教师最好的教学建议,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作为我们备课的重要扶手。
四、明确教读课是指向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思考的方法、答题的方法。也就是重点在“教”。但教,绝不是硬性灌输,老师的一言堂;而是一种引领、引导、引发。所以课堂设计上要体现学法指导,比如“温馨提示”“示例”等,关注“通过抓关键词的方式”“通过抓中心句的方式”“从……角度”等等,使问题既有指向性,即课时目标,又有方向性,即学法指导!
五、明确教读课的第一课时要教什么?比如:积累字词、作家作品、整体感知内容(写了什么)、写作思路(怎么写的)、语言赏析(写得怎样)。同时最好能有读写结合,这个“写”,一定是紧扣课时目标。之于写法探究、主旨意图是可以放在第二课时的,也就是通过精读重点事件、语段、语句来探究主旨,同时进行文本拓展,渗透情感价值观。尽管是第一课时,也一定要问一下自己,那么我的第二课时要做些什么?
六、如何才能做到同课异构?比如我们七年级组有13人,13人来讲《猫》,如何做到只只不同,只只有特色?那就需要自己的创新设计,加上属于自己的课堂语言组织。在这一点上,我比较喜欢“做自己”,也就是一定得有属于自己的亮点,甚至完全脱离所谓“优质课”的藩篱,课件自己做,反复来打磨,直到上课前几分钟,可以说历经了多次推翻多次磨砺多次修润,包括字体的加色、动画的设置等等。
《猫》这篇课文,构思精巧,意味隽永,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重点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这是一篇教读课文,需要两课时完成,我把第一课时处理成读写结合型文本,目标设为:1、继续学习默读,通过圈点勾画,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揣摩并学习抓住特征,运用细节描写并融入感情写小猫的方法。第二课时处理为主题型文本,重点聚焦第三只猫的冤案,让学生展开辩论:这桩冤案的责任主要在作者还是猫自己?多角度解读文章主旨,理解故事所包含的深刻哲理。
现反思一下我教《猫》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得与失。在第一课时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作者简介,重点强调郑振铎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2、注重生字词的音形义积累。由学生来精讲其中的一二个,主要是多音、形近字的积累,通过音形义来积累。如果让学生就其中几个来造段学以致用就更好了。
3、整体感知,概括故事。通过抓文中的中心句,来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的两条线索。(板书)
4、默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先自主学习,用圈点勾画法,在文中勾画或摘录出有关描写猫的重要语句。从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地位、结局几个方面介绍。(2)再小组合作,推选代表,用这样的形式交流:“我是主人的第-------- 只猫,我......”为开头,介绍一只猫。训练学生提炼文章主要信息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5、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探究写法。通过品读语言,体会细腻的描写和抒情语句,落实作者是怎么突出猫的性情的?
文本拓展老舍的《猫》和夏丏尊的《猫》,怎么写猫的,怎么传递作者的情感的?
6、牛刀小试,学以致用:请描写一只你喜爱或熟悉的小动物,200字左右。要求:1、抓住特征;2、运用细节描写;3、在叙事或描写中融入感情。打通阅读和写作,教阅读同时也是教写作,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这节课设计内容有些多,学生练习写小动物时时间有些仓促,没有展示出写作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