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也能忙死人
原以为假日的时光应该是惬意的:家务劳动之余,能够轻松地读一下我早就计划好的书目一一管先生的《小课题研究》。可是如今放假已逾十天,我却连打开都没有打开,是我懒惰了吗?自认为若以一个“懒”字论本人还是有点冤枉的。
放假前,参加了张爱敏老师的工作室,与大家一起读书、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受到了很多心灵启迪,也拓宽了自己视野。时常能感到自己在某些事情的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从群友中汲取灵感,碰撞智慧的火花。他们都在跑,我怎能掉队?于是,我也急行军,并在队伍里享受着跑的乐趣。但由于我入队较晚,大家共读的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已至尾声,而我在微信读书中正读着《仰望星空魏书生》,加上我有个不喜欢半途而废的毛病,只能等读完了魏老师,再去赏析李老师的大作。尽管我很喜欢群里大家的分享的氛围,可处于深潭之中的我听着真的是蒙顶了。
落后了,怎么办?补课!恶补?不行!《爱心与教育》叙写的都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我需静心守候这片心灵的田园,慢慢读,细细品。在阳台上掷一个方凳,沐着明媚的阳光,读着启迪心灵的美好,悠然自得之。
早就有一个想法,带一帮喜欢写字读书的孩子,与他们志同道合,享受童真童趣、享受心灵的共鸣。共读一本书,共写一个话题,引导孩子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书香浸润他们的心灵。这个假期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带着一个开始十人、现在已是十六人组成的小团队,大家在家练字、读书、写作业,用半小时提交群里,因为这群孩子的自律性较强,所以我只在某一天让某些孩子做偶尔的抽查,或给所有孩子布置用语音读一读书中最感人的地方,或给某个孩子布置一项点评当天群里小作文的特殊任务。这群孩子的优点是都能积极主动去做,缺点是很少有人问问题。明知道他们不是什么都会,可就是没人提出问题。这代表了什么?代表着学习状态的被动,而我希望激发他们的兴趣、激起他们年轻人的斗志,可惜的是还没找到开启孩子们主动性的钥匙,哪怕是以解散群相胁迫也没能成功。是今天的孩子状态本就如此?还是我不会调动?
与孩子们一起共读一本书,第一阶段读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阶段读《傅雷家书》。为了把这两本书的灵魂镌刻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我需要与孩子们一起读、一起写、一起感悟,尽管这两本书在很久远的年代里都曾读过,可是要读出新的感受还需要自己重新在这些书中再次行走,而开启这个宝箱需要时间作支撑。
我啊我,是否该埋怨一下自己的多事?又是假期,还在跟时间赛跑,还在跟孩子们比赛,成天忙的不亦乐乎,宛如一个老顽童,在书海中寻找着颜如玉,尽管连黄金屋的影子都没遇到,但还是自我感觉很美,拥抱着每一天,体验着每一刻的成长中不同的拔节声。
生命就是这样延伸的,象鲁迅先生所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也象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那段名言一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追求人生无憾,实现 无憾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