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的治疗原则(第230-23句)
2024年11月20日,第43天读《黄帝内经》第230句-23句。
第230句【原文】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意思:
调养身体、治疗疾病如果不取法于天地自然的规律,那么疾病就要产生了。
第231句【原文】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選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
——《素问•五常政大论》
意思:
调养身体、治疗疾病,首先一定要明了当年“岁气”的特征。不能违背人与天时相应的规律,而做出实而又补、虚而又泻的误治,即所谓重实、重虚的错事。
这样就会造成病人夭折丧命的灾祸。不应误补使邪气增长,不能误泻使正气愈亏,断送了人家的夭寿。
第232句【原文】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意思:
用寒性药粉治病,应避开寒气主令的时节;用凉性药物治病,应避开凉气主令的时节;用温性、热性药物治病,也是同理。不仅用药如此,在饮食调养方面,寒热温凉属性的食物在食用时也应各自避开其主令的时节。
第233句【原文】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意思:
热气主时,用热性药物不可触犯时气;
寒气主时,用寒性药物不可触犯时气。
凉、温文气主时也是同样道理,不可触犯与其属性相同的时气。
第234句【原文】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人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素问•血气形志》
意思:
形体安逸志虑过多的,病多发生在脉,应当用灸法和针刺来治疗。
形体安逸心志也安乐的,病多发生在肉,应当用砭石和针刺来治疗。
形体劳苦心志安乐的,病多发生在筋,应当用药熨导引的方法来治疗。
形体劳苦志虑也过多的,病多发生在咽喉部,应当用各种药物来治疗。
人若屡次受到惊恐,气血就会紊乱,造成经络不通的情况,从而患上麻木不仁的病症,就需要外用按摩法来疏导气血,内用药酒来扶正祛邪。
正反逆从,气味方剂
【原文】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素问•至真要大论》
意思:
(用药治疗的一般原则是)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轻症逆治,重症从治。
病状以坚实为特征的,用削伐法;外邪留于体内的,用祛除法。
疲劳的用温养法,郁结的用消散法,病邪留滞不去的用攻法,干燥的用濡润法,拘急的用舒缓法,耗散的用收敛法,虚亏的用补益法,安逸致病的用运行气血法,有惊悸症状的用平镇法。
总之,或是催吐、泄下,或是按摩、汤浴,或是迫病外出、劫夺其来路,或是开散、发泄,一切治疗手段都应该按照病人当时的具体情况来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