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别人 便是放过自己
已经好久没有动笔了,不是没有想法,而是想法太多不知道从何说起,昨天晚上突然想起好几件听人劝的事例,心中立即涌起诸多感触,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每个人都会有至黑至暗的时刻
前段时间,有一个朋友伤害了我,我非常伤心。不禁想起了刚刚读过的一篇鸡汤文中的几句话:一件事,你越是期望,越容易失望,一份情,你越是上心,越容易伤心。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真心对他,我付出了百分百的真诚和友爱,我觉得他也应该像我对待他那样对待我,可是他没有。这时候我更加坚信,不能对一个人太好,因为你终会发现,这样时间久了,那个人是会习惯的,然后把你做的一切看作是理所应当。其实你明明知道,最卑贱不过感情,最凉不过是人心。
这件事就成了我心里的一个梗,让我很不开心。事后不久我到河南大学参加国培学习,期间一个老师讲到:我们身边的朋友可能正在经历着人生的至暗时刻,他们有的经历着难与治愈的病痛,有的跌进抑郁焦虑的深渊,有的受到致命的挫折和打击。他们外在表现与常人无常,却得不到身边人的关注和理解。听到这句话我一下释然了,是呀!我的朋友在伤害我的那一刻也许正是他人生中至黑至暗的时刻,他正在经历痛苦,我们帮不上其它忙,原谅他是完全可以的。想到这里,我完全放下了,原谅了他,也放过了我自己。下课后我给他打了一个电话,我们友谊的小船继续前进。
相信再不走运的人都有其高光时刻,同样,再风光的人也都有其至暗时刻。只不过对普通人来说,后者远远多于前者。万科前董事长王石在一次演讲中说:“好,非常好,一直好,这不是生活。”对,至少不是常态生活。
原谅那些曾经伤害我们的朋友、亲人吧!也许他们正在经历他们人生中的至黑至暗时刻!
二、兄弟睦孝在中
我在家中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兄长,下有一个弟弟。两个哥哥成家后分家单过,而弟弟和父母分家晚,常在一个锅里吃饭,我和弟弟感情也更加亲近一些。中国一直有长兄为父,长姐为母的说法。特别是在弟弟结婚时,因为父母年岁已高,好多事情是我在操持,好多时候我被认作婆婆,我觉得委屈,弟弟则笑称我占了他的便宜。后来,很多时候我也在扮演者母亲的角色,当他缺钱的时候,我倾囊相助;当他失意落魄时,鼓励他、开导他;当他犯浑时,批评他、劝诫他……我觉得我对弟弟付出了太多!
如果说每一个孩子都有叛逆期,他也毫不例外。有一次因为一件琐事,我俩大吵一架,他毫不示弱,甚至摔了手里的饭碗。当时父母都在场,他们看的目瞪口呆,极力相劝后,非常伤心失望。母亲更是伤心流泪。
我一直认为是弟弟的错,在等着他给我道歉。直到我看到了《弟子规》中的一句话“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知道原来是我错了。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说的是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就是属于孝道了。怎么理解呢?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才能和睦相处,一家人才能其乐融融,父母也自然就欢喜,孝道也就体现在其中。所以,兄弟姊妹要和睦相处,以免父母忧虑。
三、家和万事兴
我是一个比较情绪化的人,比较敏感,也比较容易受伤害,所以常常遍体鳞伤。有一次老公惹我生气了,至于是什么事早已经不记得了,总之是非常生气,我当时想最少一周内不搭理他。然后就进入了冷战状态。
闲来无事,找一个朋友晚,我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她我俩生气了,闲聊中她说起,家和万事兴,抬头看见她家客厅中悬挂的十字绣上也绣着“家和万事兴”。瞬间我的心理防线就不复存在了,我赶紧飞奔回家,老公快回家了要给他做饭。至此,冷战结束。有时候你真的不知道别人的那句话能触动你,
所谓“家和万事兴”指的是一个家庭,只有和睦相处,以和为贵,才能和气生财,万事兴旺,这句话说起来不难理解,到真正的做到很难,做到的人却有少之又少,也有句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本经是看我们怎么来念,怎么来读,其实家庭,婚姻,都是需要经营的,宽容也是经营的一种模式,每个人都宽容一些,家庭便自然而然的变得和睦。
四、你跟父母的关系,就是你和世界的关系
你跟父母的关系,就是你和世界的关系,你跟父母的相处模式,就是你和世界的相处模式,只不过换了一个场景和素材而已。在所有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与父母的关系。如果跟父母之间有任何不满,往后的人生就会一直带着这份不满;如果跟父母的关系良好,就会把相同的赞赏与感谢带入往后的每一段关系里,因为生命中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都是孩提时代与父母关系的复制。家庭圆满的影响与益处是不可限量的,因为当关系被导正之后,心就会传送不同的讯号给大脑。大脑像是讯息传送站,它传递讯息、思想、感觉到思想层,我们再从这里吸收思想。
我的老母亲七十多岁了,有一些非常传统的观念,比如当她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会说是鬼神缠身;当得知哪家小夫妻生不了孩子,就会说赶紧离婚呀;当看到侄女的男朋友个子不高的时候,她就张罗着给侄女介绍对象;当我和哥哥弟弟发生冲突的时候,她的重男轻女思想就暴露无遗;家里的水果、蔬菜、肉总是要等到快要坏了才去吃,美其名曰节省……她的这些思想我都不敢苟同,可我又说服不了她,难免对她有些微词,言语间总会有一些揶揄。每次看到母亲想一个做错事的孩子那样干笑,我又于心不忍。
当我看到这些论断,我觉得是时候改变了,必须改变和母亲的关系。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成长环境,特殊的经历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必须接纳他们,理解他们,进而体谅他们。
原谅别人的过错也是放过我们自己,让我们有了好心情,生活原来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