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曾国藩(2018-10-05)

2018-11-14  本文已影响23人  淺聞

曾国藩天资之平庸,不仅体现在智商上,他的身体素质也属于中下水平。他经常叹息自己“受质本薄”、“志欲强而气血不能副”,也就是说,上天给他的身体底子太薄,他志向虽然远大,却没有足够的体力想配合。

这方面的证据很多。

道光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九岁的曾国藩进入翰林院正式为官。翰林工作非常清闲,主要任务就是读书养望。然而第二年,三十岁的曾国藩却在日记中记载:“是日微觉耳鸣。”

同样是道光二十一年,曾国藩还发现自己稍微一用脑,就感觉头昏疲劳。三十多岁起,曾国藩还发现自己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多说话。话说多了,他就感到异常疲劳。这一情况越往后越厉害,发展到只要连续说上十多句话,就会觉得“神气疲倦不支”。

曾国藩身体底子薄的表现还有经常生重病,他在三十岁、三十三岁和三十六岁,得了三次大病,其中前两次都很严重,差点死掉。病状是体温忽冷忽热,身体虚弱至极,最严重时连续十七天完全无法进食、无法下床,一个多月无法走路。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起,曾国藩效仿倭仁等人,开始以记日课为标志,全方位“学做圣人”,试图“脱胎换骨”。十二月初七,他又在日记中给自己规定了“日课十二条”,工作量徒然增大。同时每天自起床到睡觉,精神一直高度紧绷,以防止自己出现什么不符合圣人规范的言行。

然而,到了十六日,他竟然出现了脑血管疾病的前兆,感觉舌头比平时短,说话不灵,这已经是脑血管有问题的证明。而此时的曾国藩才不过三十二岁。

三十五岁起,他得了一种困扰终生、给他带来无尽痛苦的疾病:皮肤病。曾国藩的皮肤病很有名,因此还引出很多传说,比如说他是“巨蟒转世”等等。虽然他想尽办法,寻遍名医,但皮肤病还是伴随着他也折磨着他走到人生的最后一天,特别是战争期间,每当战事不利,他身上便“癣痒异常,手不停爬”,以致于挠的浑身出血而仍不止痒,有时挠的双腿血肉淋漓。

另外,曾国藩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疾病还有失眠。每天晚上十一点之后才能睡着,两点多就醒了。因此每天睡眠时间不过三四个小时,睡眠质量也不高,这一症状也跟随了他一生。

因劳累过度导致的疾病还有眼疾。曾国藩早睡晚起,习惯于在晚上读书治事。传统时代没有现代的照明设备,灯光昏暗,极耗目力。曾国藩为博得一等,苦读二十三年,点了翰林之后,仍然每日刻苦用功。结果三十二岁,曾国藩就发现自己患上了眼病。三十六岁,曾国藩就已经开始戴花镜了。

虽然目力不佳,但是曾国藩繁重的事务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眼睛,特别是他从军之后,每天需要处理大量文件,因此目疾日益恶化。到了四十六岁,花镜已经不起作用了。到了晚年,曾国藩任然坚持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除了吃饭时间,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六个小时,导致眼睛经常疼痛。

数十年透支目力,终于导致最严重的的后果。六十虚岁的曾国藩一目突然失明,有眼珠已经变色,而且毫无光感。剩下的一只左眼,看东西也模模糊糊。按今天的标准,曾国藩此时已经可以算作盲人了。

普通人如果身患曾国藩这样的多种疾病,不要说难于建功立业,能够维持正常生活都已经很不容易了,然而曾国藩却带着这些疾病,完成了“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之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