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育杂谈不纠结的生活心理(换个视角体验更幸福的生活)

夫妻的性格应该相同还是不同?

2019-11-12  本文已影响0人  贝小喵的读写生活

昨天,一个小兄弟在饭桌上突然感慨,觉得他的妻子和他的性格相差太大,俩人找不到什么共同爱好,反而觉得朋友的妻子和自己三观相符、相聊甚欢。

我差点想问他,不会是喜欢上了吧?

还好话未出口,变成了一句性格一样的两个人只适合作朋友,在一起生活就该起摩擦了。

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男人抱怨婚姻双方性格差异太大了。因为我先生也曾这么说过,不止一次。

可明明很多科学理论都验证过,两个人走到一起,很大程度上是被对方不同于自己的性格所吸引,也就是互补的性格更容易使双方走进婚姻的殿堂。

试想一下,你和一个与自己性格一般无二的人住在一个屋檐下,每天看到的都是另一个自己,感觉是不是太奇怪了?

而且,人都或多或少的会有些自卑情结,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不喜欢的地方、不愿示人的地方,那个与自己性格如出一辙的伴侣也是如此。在同类性格的人面前,人们更倾向于掩饰自己。可家不应该是个可以放松的地方吗?

虽然科学理论这样解释婚姻中双方的差异化吸引原理,可现实生活中,为什么男人会如此渴望身边的伴侣能与自己性格相近呢?

这让我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部青春剧里的台词:我希望(热情的)她陪我远走高飞去看世界,但是,我终究有疲倦的时候,想飞落下来,回到(安静的)她的怀抱里。

我猜,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好几个组成部分,有热烈的追求(社交、爱好、事业、梦想),也有平凡的小日子。前者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与热情,而后者更多的是让我们历练内心的平和与包容。

就如内向与外向的两个人,外向的那一个总是更光鲜、更吸引人去靠近,而内向的那一个却需要人们去花一点时间与他相处,亦或者压根不被人们所接受。

婚姻伊始,性格差异确实容易点燃双方内心的好奇与探索,在另一个人身上看到自己无法实现的自我,人们忍不住充满敬仰与向往——要是我也能这样该多好!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不一样的,和自己过去几十年习以为常的的行为都是不一样的,我要是也能这样该多好!

感叹久了,这种对差异化的感叹便慢慢变成习以为常,似乎更像是自己身体延伸出来的一部分。

然后,我们有时会忍不住把自己原本的性格和对方那与自己不一样的性格拿出来作比较,结论一定是,自己的性格是优于对方的。毕竟,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我是对的,你是错的”的私人逻辑。若无这样的内心逻辑作为支撑,恐怕这个人就要陷入极度自卑与抑郁之中了。

说来说去,人总是在证明自己。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语,叫做“双胞胎幻想”。指的是相对自信的人总是在搜寻证据,证明自己和关系中的另一个人是相像的。这种感觉很有趣,就像你找到了知己,一个热情、担忧、想法和爱好完全相同的人,有点像照镜子。有了这样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你说什么他都会觉得有道理,都会赞同,都不会反驳你,都不会看你不顺眼。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双胞胎幻想也预示着一种对脆弱感的回避。没有差异就没有失望与恐惧,没有差异就不用担心对方会拒绝满足自己的要求。

没有差异是如此理想的世界,以至于我们只能把它称为幻想。

不知道有没有扯远。

但我们确实可以通过这样的分析来思考,为什么有的人会希望自己的伴侣和自己拥有一样的性格与三观。了解背后的潜在原因虽然无法让我们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但却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白他未说出口的需求。

有句话是这样的:“如果想要说服别人,最好的方法是满足对方的欲望,而不是反驳对方的欲望”。其实不光是说服别人,共同生活在一起,最起码的准则也是尽可能的去满足相互的欲望,而不是反驳。没有了反驳,自然没有人去深究什么性格是不是一样这件事了。

因为,人都不喜欢被拒绝,被反驳。

卡耐基早就总结了,人性的弱点就是渴望被重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