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生活简书电影历史

海瑞: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

2017-06-06  本文已影响76人  c5b5ce3d1595

【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

这是李贽对海瑞的评价,我认为非常中肯,历史上对海瑞的评价或许过誉。

因为刚刚看完全集《大明王朝1566》,对于剧本身及剧中人物印象较深,而海瑞又是最想单拎出来说的一个。此剧集中展现嘉靖三十九至嘉靖四十五年期间,以倒严为主线的朝廷官场的波谲云诡。可能本剧与明史嘉靖年间并不完全相符,不过真的已经不错了,尤其是人物细节刻画,意味深长。

海瑞历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在嘉靖年间因“改稻为桑”国策而真正都上官场,走上历史舞台。从早期的南平县教渝,到淳安知县、兴国知县、再到户部主事,随着“倒严”风波落幕,剧中都处处体现着海瑞的刚正、清廉之品质。但海瑞是失败的,严党不是因他而倒,天下万民也没有因他而安,光清廉是没有用的。

小角度来说,海瑞对待自己的家庭可谓毫无责任担当。不说他因为过度秉持清廉品质而给家庭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就他的家庭观,价值观也是绝对有问题的。对待自己的妻子,基本无视,没有任何关心和关爱,难道是人至清则无欲?海妻的家庭地位基本类似仆人和生育工具,没有独立人格。

对于海母,绝对尽孝,绝对服从,婚后几十年竟然夜夜侍奉其母于卧榻之侧。关键问题是海瑞和海母都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是尽孝之道,真是不知道这种畸形的家庭观是怎么形成的。至后期,海妻在回海南途中,因难产而母子具亡,剧中当海瑞在召狱得知此事后,也就往地上洒了一杯酒,其心何忍。史料记载,海瑞有一女,饿死,有三子,均早夭,最后终老无子。

撇开家庭,出而为仕,海瑞确实是全身心投入为民发声。但他格局太小,永远都只是以雷霆手段解决眼前单一问题,问题的背后会牵扯到什么毫无顾忌,当然这也是他被称为“国之利器”的原因。

但这治标不治本,朝廷的运转需要的是各个机构的平稳运行,而这需要利益制衡。嘉靖作为王朝独裁者,想要满足一己私利,前提是保证大明朝能够正常运转。在地方为民出头可广揽民心,但难以撼动朝局,也难以改变国策。如剧中,瑞海在浙江为民做主,但调离之后,谁又能来为民谋福?

海瑞最开始由谭伦举荐出任淳安知县,天下皆知谭伦是誉王的人,因此瑞海的所有举动都可以被认为是誉王的意思或得到默许。这又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徐阶等人与严党的对峙,一是誉王与嘉靖的潜在矛盾-逼位。党派之争也不完全都是坏事,嘉靖难道对严党的贪墨腐败毫无知晓?之所以留着严嵩,只是因为还有用。

海瑞不会理会党野之争,他也看不到背后的利益牵扯。有勇无谋,单兵作战使得他郁郁不得志,对朝廷失望至极,乃至上书《治安疏》痛斥嘉靖。

倘若海瑞不那么炸毛,那么愤青,如果他能够看透朝局,然后从自己角度和立场出发去做一些长远的事情,也许会不同。一个底层的知县当然不能对大局产生什么改变,但可以提升自己,往上走,等达到一定高度,比如做了京官,入了六部,甚至入了阁,这样就可以从制度层面去撼动大局,才可能实现改革。

另外,剧中海瑞行事一向独来独往,“我海瑞无党无派”一句即体现他内心的廉洁孤傲,也说明他是单兵作战,没有协作、没有后援、成事也太难。

海钢峰的确是明代官场的一股清流,对明代官场的贪墨腐败之风有震慑作用,但若放置到国家、历史这样的格局中来看,海瑞不算改革家,更不算革命家,既非能臣,亦不可充栋梁!

海瑞的主要历史贡献主要在三方面:法规制度,清廉作风,断案技巧。后两者不论,有实质的也就在法规方面了,奈何在对待契约问题上,因为不顾国情,致使法律执行陷入进退维谷两难之地。

(嘉靖与海瑞的对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