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心真实的触动 ——《无问东西》
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对自我真实的追寻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剧情形散而意不散。在崇尚娱乐虚华的今天,青年人太需要这样一部探讨怎样活着的的电影。
1、剧情
三天内刷了两遍。并非电影有多么好看,而是在于电影给我的触动。
剧情由四段不同时代纵向衔接的故事组成,在电影中先是倒序,然后相互穿插行进。
以下按年代先后排列。
第一段背景为民国清华学堂,偏科生吴岭澜在梅贻琦的“何为真实”的点播下,在泰戈尔“真心与真性”的发问与恳求下,放弃了当时“最好的学生都在读”的实科,而是根据自身特长转投文科。本段气质极佳,简洁而富有诗意。
梅贻琦对吴岭澜说何为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泰戈尔在访问清华时的演讲中说:
你们有什么是可以从自己的民族里拿出来,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你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内心,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你们史册里最永久的是什么。因此我竭我的志诚恳求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第二段背景为抗战时的西南联大,富家子沈光耀具有成为飞行员的潜质,但却遭到了来自家庭的反对。但在目睹了校园被轰炸后的惨状后,为了“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毅然参军,为流浪者空投食物,为了战友能回家驾驶残机撞毁了敌舰。这是电影里最催人泪下的情节,家国责任,忠孝不能两全,充满了青春的热血与担当。
本段很好地呈现了乱世中西南联大的办学条件,师生的教学情境,还有飞虎队的训练与战斗。印象最深的是静坐听雨。
本段与第一段的联系为吴岭澜在空袭警报响起后救鸽子时,也顺手救了沈光耀。在避难处向包括沈光耀在内的学生讲泰戈尔的诗与真实。
吴岭澜对学生们说:
世界于你而言,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
这是泰戈尔的诗。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
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美国军官招录飞行员时说: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本段剧情的细节铺垫做得最好。比如沈光耀为何练过武术,看他和男仆的过招就有所悟。可为何沈家的仆人都会武术呢?当镜头展现出沈家的厅堂时,看到“三代五将”的牌匾,你便能理解沈家家训中为何不能负甲为兵,沈母为何要亲临学校劝阻他参军。而莲子汤出现在沈光耀的茶缸中,他为难民空投的食物中,沈母为其同学准备的送行水中。
第三段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的新中国。王敏佳、陈鹏、李想是中学同学,身世相仿,同为孤儿。王敏佳与李想同在医院,而陈鹏则是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的高材生。因缘际会,王敏佳和李想本是写信教训欺负中学老师的师母,想不到被识破。而王敏佳的虚荣又给自己带来了惨遭批斗殴打的厄运。李想为了支边而没有坦白。陈鹏虽然因为误会选择投身祖国的核事业,却在紧要关头救了王敏佳,并愿意给她”托底“。在王敏佳的假墓前,他对李想说“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最终,李想在支边时为救他人牺牲了自己。
本段涉及许多敏感因素。陈鹏的那句愿意为梦中不断往下坠的王敏佳托底,着实令人感动。而在变化迅速的现今,一切的海誓山盟、天长地久是那么的不可信。如果你并不相信真情,这句话你观看时可能会觉得假,甚至觉得尴尬可笑。
师母资助了老师上大学,然后在他毕业后逼迫他娶了她。他想离婚,她不从。他则开始了对她不为外界所知的冷暴力,她则开始了众人可见的肢体暴力。他说人是会变的,而她说这不可以变。这是情感的反面。在以为自己导致了王敏佳的死亡后,她选择了跳井自杀。
本段和第二段的联系是,陈鹏便是当年沈光耀投食救助的难民中的一个小孩。
第四段是现在的中国。张果果是清华的高材生,在北京从事广告领域的工作。职场上的尔虞我诈使他成为牺牲品,他感到迷茫,可他最后并没有向世俗低头,不惧怕自己麻烦缠身,拒绝了阴谋,救助了四胞胎,做了令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
为四胞胎在窗玻璃上画彩房时,他说了如下的独白: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所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
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雀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的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本段与第三段的联系是张果果的父母便是李想牺牲自己所救护的人。
本段点了毒奶粉的名,为奶粉厂商做广告也是这段故事的起点。这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空,道德沦丧的商家、尔虞我诈的职场、缺乏信任的人际关系……都是当今现实的写照。世俗有时会压迫我们,但我们依然拥有选择的权利。张果果的独白,挑战的是世俗,坚守的是自身的珍贵,劝勉的是迷茫的年轻学子和职场新人。
2、Amazing Grace
电影中很有多熟悉的配乐,如《G上的咏叹调》、《奇异恩典》等,而《奇异恩典》所占的篇幅是最大的,既有人声合唱,也有弦乐和交响。很多影视作品中都用过《奇异恩典》,比如《战狼2》中那位黑人小孩的母亲便唱了这首歌,《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里超人下葬时的背景音乐也是这首歌,所以这里重点介绍《奇异恩典》。
《奇异恩典》,英文Amazing Grace,最初由英国牧师约翰·牛顿作于1779年,开始是一首传统的民谣,或黑人灵歌,它表达了宗教的忠诚,歌的主题和《圣经》的主旨相符:忏悔、感恩、赎罪、重生。歌词简洁,充满敬虔、感恩的告白,也是约翰·牛顿的生命见证。约翰·牛顿本是一名黑奴船长,无恶不作,后来反而沦落非洲。一次在海上遇到暴风雨,幸蒙上帝的拯救,于是决心痛改前非,奉献一生,宣扬上帝的福音,成为传道人。去世之前,他为自己写了墓志铭:“约翰·牛顿牧师,从前是个犯罪作恶不信上帝的人,曾在非洲作奴隶之主。但借着主耶稣基督的丰盛怜悯,得蒙保守,与神和好,罪得赦免,并蒙指派宣传福音事工。”
英文歌词如下: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I'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他后来确实是失明了)
T'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
And grace my fear relieved
How precious did that grace appear,
The hour I first believed.
Through many dangers, toils and snares
We have already come
T'was grace that brought us safe thus far
And grace will lead us home.
When we've been there ten thousand years
Bright shining as the sun;
We've no less days to sing God's praise
Than when we first begun.
想了解相关背景,推荐2006年英国电影《Amazing Grace》,它呈现了英国的废奴历程,里面还有卷福。
现在这首歌已经不完全是宗教歌曲了,很多时候也用来表达对生命的崇敬和礼赞。Amazing Grace也有很多改编的版本,如各种器乐的独奏(特别是风笛),女声的独唱,男声合唱(IL DIVO)等。
听这首歌,往往能够令你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心灵的净化。
3、感触
沈母含泪对沈光耀说:“我是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好这一生,命就没了!”
而我想说的是,我是怕自己还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青春就不在了!
影片中最触动我的是梅贻琦对吴岭澜所说的真实,“从心灵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对自我真实的追寻是这部贯穿这部电影的主题。剧情形散而意不散。
吴岭澜即使自己语文、英语满分而物理“不列”,依然坚持要学理科,就因为最好的学生都学实科,也就是今天的理科,用一种置身于书本的忙碌而抛弃了对自己的真实。想想自己读高中时,就因为班主任说“读文科的找不到工作”便选择了理科,并且觉得自己选择理科就是要比那些文科生聪明。而高考填报志愿时,也没想到工作三年后便要转行。现在看来,着实可笑。
王敏佳起先虚荣,不敢面对真实。在被批斗毁容后,不敢追随陈鹏,即使他给了她托底的承诺。但最终,她接纳了自己,要在生命结束之前一定要找到陈鹏。这时的她内心是笃定的。
张果果自己就是职场尔虞我诈的牺牲品,而世俗的经验一度令他彷徨。沈光耀只得在家与国中选择一个,并非是"华北之大,竟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而是国家危亡,国民需要卫士。张果果选择了自己真实的快乐,而沈光耀践行了自己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战争年代的抉择为形势所迫,动荡年代的抉择为激流所迫,而当今的选择又为”现实"所迫。
究竟何为现实?你有当不当汉奸的自由,你有当不当刽子手、帮凶和执行者的自由,但你也有当不当英雄的自由,你也有当不当拯救者的自由。纳粹集中营、南京大屠杀、文革等人间浩劫的发生,绝不仅仅是因为几个始作俑者,还有那众多的执行者,参与者,旁观者。有时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行为是让这个世界更加丑恶,还是更加美好?
当你对所从事的工作丧失了信念和尊重,你是否还能坚持下去?面对内心的痛苦和现实的考量,你又该何去何从?是顺从于世俗,走一条稳定的就业、结婚、生子的流水化道路?还是选择遵从你心?当你夜晚躺在床上,面对黑暗迟迟不能入眠;当你从短暂的梦中惊醒,茫然无措;当你经历黑夜终于醒来后,是否又能够饱含热情面对新的一天?你是不是不敢接纳现在的自己,每天编织着美丽虚浮的幻影?你是否依然和一个你不那么喜欢的人在一起勉强度日,体验不到心动、激情、甜蜜与滋润,令生活的琐碎磨灭了你的活力?
跟随潮流忙碌起来,逐渐忽视内心的呼喊,这样的生活看似很安全,但实则也为自己的将来种下了恶果。当你终有一天清醒时,你会问何以至此。现实会让你明白自己的卑微,有时候这种卑微会令你忘记了自己的珍贵。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若生如蝼蚁,来来去去忙着搬运,又何必如此辛苦的走此一遭!这是你的生命,是你可贵的人生,切勿在行将就木时才记起它的宝贵。
我觉得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才是人开始成熟的标志。敢于直面自己、接纳真实才是真正的成熟。面对真实确实需要勇气,也需要时间,但我希望终有一天,你我能摒弃世俗的偏见与压迫,爱吾所爱,行吾所行,追寻吾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