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少走弯路
2022-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龙走走
今天听樊登讲论语,记住了孔子的一句话:“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意思就是:“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听到这里莞尔一笑,突然想起几天前和同事的谈话。也是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四类:聪明又努力的,不聪明却努力的,聪明却不努力的,不聪明又不努力(又笨又懒)的。然后抱怨:最后一种,毫无办法!
孔子几百年前就告知的道理,写在论语里。因为我们不读论语,所以30好几了,才领悟其中的一星半点。
有的老师因为学生一直“教不会”,气得拍桌子大骂:“猪都教会了,你学还不会!!”但是学生依然用迷惑的眼睛望着你,仿佛在说:“老师,我们不应该是同类吗?”
其实,何必生气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天赋。学为上,教次之。教师应该做的,更多的是适时点拨,而不是恨铁成钢。
孔子的学生跨年龄,跨阶层,因此论语中孔子的教育简直就是人生引导。年轻时先读着,就算读不懂,经历时也会豁然开朗,猛然领悟。中年时再读,可反思,可弥补,可决定接下来该怎么走。老年时再读,可追忆,可回味,可帮助解开沉寂许久的心结。
为什么提倡全民阅读?阅读就是帮助我们更快地掌握道理。所以,多读书,才能少走弯路。作为众多二三类人员之一,我要做的唯有努力。学而知之,困而学之,才能看到更多,也才能更随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