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成语——金榜题名
2024-08-06 本文已影响0人
会干活的牛
转载
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与考试有关的成语——金榜题名。
读音:
jīn bǎng tí míng
金 榜 题 名
近义词:金榜挂名、名列前茅
反义词:名落孙山、榜上无名
释义: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黄榜;
题名:名字写在金榜上,意味着考试成功,获得了功名。
出处:
最早出自五代时期王定保所著的《唐摭(zhí)言·卷三》。原文中记载了何扶在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次年捷三篇,因此他写了一首诗寄给旧同年,诗中有这样一句:“金榜题名墨尚新,今年依旧去年春。”
大意是:唐朝诗人何扶,在太和九年考中进士;第二年,考中捷报来了三次,因此写了一首绝句送给一起赴考的考生:“金榜上写的名字墨迹还很新,今年的春天还是去年的那个春天(暗示物是人非)。”
因此,“金榜题名”是从“金榜题名墨尚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这一句诗中提炼出的成语,用来指科举时代考生考中进士,荣登殿试录取榜单之上,后泛指考试被录取。
成语正音:榜,不能读作“bànɡ”。
成语辨形:题,不能写作“提”。
科举制度历史背景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打破了世袭制度和门阀贵族的垄断,为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渠道。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最终通过殿试的考生,就有机会“金榜题名”。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盛行于宋明清,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度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考试内容的僵化、考试舞弊现象的滋生等,影响了科举制度的公正性。清朝末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内的社会变革,科举制度逐渐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于1905年被废除,从此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