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王崧舟 - 春晖学院 优秀分享
7月23日上午,著名教师王崧舟在春晖学院,以一节《记承天寺夜游》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盛宴。线上线下共7000余人全程参与,线上学员们反响热烈,称赞纷纷,互动积极。同时老师们也通过小打卡留言,简书推文等方式,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听课感受与心得。
![](https://img.haomeiwen.com/i2994942/f1129d72e806881d.jpg)
我们也从老师们的3000余份打卡中,精心挑选出以下优秀作品,供大家分享:
平江138李遨:今天听完王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后,学到了许多有关古诗的教学,这篇文章出现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中,我去年刚好教了,对于古文的教学我还停留在让学生记考点,功利心真的太重了,而学生对于作者的感情以及闲人具体指的什么都没有去好好体会,教学就像走马观花过了一遍,对于苏轼生平,背景都未好好了解,这是我个人很大的失误,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好好改进。
平江935王群丽:王老师的声音很有磁性,他好像不是在上课,而是在跟家里的孙子在讲故事,在欣赏佳作,看似简单,其实拙朴中蕴含着技巧,简单中隐藏着复杂,浅显里隐藏着含蓄,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真是在是太棒了!还有他关于读书的指导我觉得对自己都很有用,作为我们老师现在真的缺乏的就是看书读书尤其是经典之作,我感觉自己也要加油赶快行动起来了!
平江506苏云希:语文不仅是教语言文字,更要教语言文化。一个有文化自觉的老师一定不会仅仅满足于教汉字,教音、教形、教义。每一个汉字的教学都是解密的过程,只有将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课程及教学深度融合,课堂才会散发出绚烂的光辉。
平江667皮觉如:如果说各种形式的朗读,细致入微的引导,关键词句的体会,这些都是促成课堂成功的要素,但这也都是我们可以学习到的方法,唯有这如诗般的课堂语言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以达到的,所以我认为,上语文课方法是很重要,但更重要更难得的是老师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应该时刻不忘,活到老学到老!
![](https://img.haomeiwen.com/i2994942/831a212a9346749a.jpg)
会宁619吕晓春:读中悟,悟中读。一个读字贯穿始终,一个悟字尽显本色。王老师的课程充满诗意,彰显文化。 不瘟不火,王老师抓住关键字,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让学生悟,吃透文本,挖出意蕴。王老师的配乐朗读,可谓是经典示范,声情并茂,感染人心。
平江1473周小玲:王崧舟老师的示范课《记承天寺夜游》及讲座给我的启发:1、要深入挖掘文本,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符合年龄段的教学,如王老师讲到“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想象说话,以此对比苏轼对这个看似平凡的日子的不平凡的深刻记忆。2、多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意境。3、读说写结合。看视频,了解苏轼当时处境,交流感受,再读文对比,写话,使主题得以升华——拥有一颗平和心的人,才称得上闲人。4、王老师的讲座告诉我,教学不能只注重“技术”,更要注重“文化”。非常感谢王老师千里来传宝,我定不忘老师的教导!
治多282张婷:听了今天王崧舟教授的课程。 我认为与自己的课堂有很大的区别,也发现了自己课堂的不足,首先,王教授的课整节课的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有利于学生完成。师生互动多,交流反馈及时。 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由浅入深。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透彻,提示恰到好处。教学目的全,准,科学性强,切合实际。教学重点明确,突出重点的方法恰当、有效。教学难点找到,解决的方法恰当、有效。教学内容信息量最大,教学结构安排科学,从容自然,有张有弛。教学过程体现两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两种积极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调动了学生。教学方法灵活有效,课堂反馈渠道畅通无阻,形式多样,方向多维,矫正及时有效。这也是我所缺乏的以后需要注意和改进的!
三都1121刘光凤:今天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对新课改又有了新的认识。之前的理解是老师讲得少,学生讲多才是新课改,听见两位老师的课。我的理解是老师多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才是真的课改。作为老师,适时的引导,对新知识的挖掘是很重要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994942/695e422026bbb917.jpg)
平江2213李立新:这堂课成功在于注重了文本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王老师恰如其分的课堂引领,使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升。想想自己以前也是教过十几年语文的,真感自愧不如。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学习。
平江2079李杰芳:王老师的课堂设计十分巧妙,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地方就是对中心内容的分析,起承转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进作者的心里,深刻剖析作者的内心。老师的亲和,引导,对知识的沉淀都是我望尘莫及的,未来的路还很长。
武川111赵凤英:“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听了王老师的两节课,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他的课如同在为我们展示一副优美的花卷,在这幅画卷里我们跟随王老师和东坡同游承天寺,带着画面感深情的朗读、层层递进让我们感受国学的魅力。读诗就是在读史,后面视频关于乌台诗案的介绍,以及我想对苏轼想说点心里话的设计,更是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孩子们敢于读,敢于说,敢于写,我想这才是正真的语文课。
贵州毕节9521张军:听了王老师这节课,我把内心的感悟汇聚成几句话,: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名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要做好筑梦人,必须拥有扎实的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态度。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习要做筑梦人,“四有”“三者”是基础,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中,在教育改革中发展锻炼中成长起来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孩子成为梦之队的火源,即,大写的祖国,可爱的家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应当在学校、讲台上奠定。我是中国人。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根。
![](https://img.haomeiwen.com/i2994942/fd06fdbb61f84b8b.jpg)
���赫章358游俊:通过学习观摩王老师的课,我体会到了,教师不能局限于一门学科,学科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像要搞好古诗词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还要是一名懂历史的老师,要不心里没底,在讲授过程中就会显得捉襟见肘,漏洞百出,也就吸引不了学生,自己也感到蹩脚,可见,学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平江110罗雅丽:王老师上课慢条斯理,游刃有余,那种打从心底的“稳”、“淡定”和“大气”没有扎实的人文功底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出不来的。很多时候,我们年轻老师上课会感觉把握不好节奏,讲着讲着就容易激动着急,而王老师的课不急不慢,不慌不忙,循序渐进,声音很有磁性,很有力量,富有感染力,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
平江2273彭为华:一次次听完王老师的课,我也一次次在问自己,王老师怎么就能将文章解读得如此之透之妙呢?还是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家说王老师的课堂是诗意课堂,这是因为在王老师的肚子中早有着许许多多首诗,许许多多幅画,这样的老师当然能创造诗意课堂。当闭上眼,再次回味王老师的课堂时,我在告诉自己:唯有多读书,你的课堂才会产生像诗一样的华贵。
除了小打卡上的留言,许多老师更是将听课感悟写成了简书文章,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老师们发自内心的声音:
陕县1432郭玉红:一堂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语文课――《承天寺夜游》观后感 - 简书
清河014李群洁:2018春晖学院第八期之王崧舟《记承天寺夜游》听后感 - 简书
陕县2932沈莉红:听王崧舟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有感: - 简书
宁都286侯海红:沐浴春晖不想归 - 简书
襄城104李利敏:传统文化的复兴梦 - 简书
泸水060张慧芳:原来文言文还可以这样上《记承天寺夜游》有感 - 简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2994942/7b4ff5849311405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