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那么一种人,总说我们是朋友。
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
人与人之间确实是有差异的,造就人和人之间根本差异的,我觉得还是自身素养。一个人的自我修为,决定了这个人的高度。就像王小波的椰子树和平等,人和人就是不平等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知识的差异。广义知识的差异,还就包括了文化素养和艺术品味。所以,我们遇上形形色色的人,是必然,应该习以为常,但是,总有那么一种人,还是会让你在习惯中膈应一下,也许,是我的问题。
总有那么一种人,总是标榜为你的朋友,但是私底下却没有一点互动;我有事相求时装做视而不见,他有事时又突然热情过度的让你出手相助,帮了不感激,全当没发生过,但没帮必然要落埋怨。我落魄的时候,满含同情的目光,动动嘴表达一下痛心之情扬长而去;我发达的时候,更加疏离,生怕我融入更高级的圈子,渐比他强;与这种人相处,我只有敬而远之,学不会虚伪的做人。
我就有这样一个朋友,以前觉得关系好的不得了,对我好的不得了,现在想想无非是当时她聪明的权宜之计。记得当时刚毕业,进入报社的一个周刊部门,什么都不会,但什么都要做,跟师傅,跑前跑后,终于,站稳了脚跟。就在这时,师傅调任了,我接下师傅的重担,俨然成了这个部门新的主力。她出现了,她是个富二代,也是个官二代,因为年龄相仿,她一来就对我示好,天天和我粘在一起。我是个对人对事都心无旁骛的人,但是却学不会阿谀奉承,所以在领导眼里也就是个老老实实、兢兢业业的小员工。遇上这么个年龄差不多的小姑娘,自然而然也就和她亲近起来。把部门领导的性格和习惯都告诉她;把工作全都教会给她,要知道,她当时去单位的时候是连传真也不会发的;把那段时间我总结的在办公室各种大小事宜全盘托出。那时的她时不时会告诉我,她在这权当玩了,工资不在乎,工作不在乎,就是为了有个事做在家不闲着,说不定哪天就不干了,我当然相信。可是我却发现,当我把我所有都告诉她之后,她开始变的忙碌起来,也不像之前天天和我出双入对了,而是天天跟在几个领导身后,连她最为不屑的为领导泡茶倒水拎包跟班都抢着去做。天天哄得领导们开开心心的,领导们也渐渐把她当做让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她怎样也都与我无关,只是觉得她不止一次说的那名“真没劲不想干了,我这几天就走”的话,送走了身边无数的同事。直到现在,我都离开多年了,她依然还在。
这么多年里,前几年一直混的不如意,基本上我们没见过面,刚开始她偶有发信息,总是说,都是朋友有空见见啊,你怎么不来找我啊,再发我一个可怜的表情,抱抱的表情,然后语重心长的教育我两句。渐渐的这些几乎也就没有了。我能看到的动态却是她越来越好,朋友越来越多,圈子范围越来越广,我知道我离她的生活越来越远,有时想,我们曾经是否真的是朋友?
可是自从我去了车管所后,她又突然对我热络起来,每天问我工作忙不忙,累不累,说朋友就应该多关心多联系,还要介绍朋友给我认识……慢慢地,工作稳定发展,我也有了自己的圈子,生活也越来越好按照预期发展时,她却又开始变得疏离,不再大理我,我能看到的依然是她多姿多彩的生活,但我们却又变得陌生而毫无关联似乎一开始对我的嘘寒问暖不是她发的。我又开始疑惑,这就是所谓的朋友?
日子依然向前走着,我回局里又已经很长时间了,已经又多年未曾联系的她,突然在微信上找我。也许,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彼此的微信上都是死人,连陌生人都不如。唯独可见的就是彼此的生活圈子,我走不进她,她走不进我。她在微信上大声呼喊我:“亲爱的朋友,你不是在车管所嘛,帮我把那个车……”亲,我早已调离,既然你从来没有关注过我的生活,又怎以朋友相称?但我还是把我知道的、应该怎么做又告诉了她。但在我详细的告知之后,她竟然没有再说任何一个字,甚至连声谢谢也没有。我莫名其妙的看着不再响起的手机,心里无比膈应。
有这么一种人,从一开始就没在站在平等的角度上看待别人,而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来面对其他人,别人弱时,他会更加彰显他的强悍;别人强时,他会惧怕更强而疏远;归根结底,他怕的是威胁到他的地位。当他有所需时,他会放低姿态去得到他想要的,别人帮了他,他也会觉得理所当然,而一旦得到了他想要的,接着就会恢复本来面目;他压根不需要朋友,需要的只是能带来利益的人。而这种人,还会滑稽的恰如其分的告诉别人,我们是朋友。
这样一种人,出身环境固然重要,但是优良的条件却没有提升自身的修为。刚开始也许是那些硬性条件人为地把我们分成了三六九等,但是随着个人成长和强大,真正让我们不平等的还真的是“知识”。再鲜亮的外表也只是躯壳,终究,“知识”的高低会把差异鲜明的对比出来,真正的不平等就会彰显。我们真的看不上你,请不要再总说,我们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