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和小姨

2025-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雪霁霏微

“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几天前和妈妈晚上视频,聊到姥姥和小姨最近的事。妈妈说,小姨最近总念叨姥姥以前说过的一些话,可姥姥却说自己根本没讲过。母女俩就这么你一句我一句,原本亲密的关系,不知怎么就有了裂痕。 

这两年姥姥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从前,需要子女照顾。姥姥有五个孩子——两个儿子,三个女儿。

大舅和姥姥的关系一直不算亲近。听姥姥说,大舅从小就没吃过什么苦,家里人都宠着他。他年轻时个子高,长得也精神,早早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虽然这些年他没怎么踏实工作,但好在儿女孝顺,如今在老家过得悠闲,钓钓鱼、捞捞虾,日子倒也自在。

小舅的性格就不太一样,由于姥爷走得早,家里负担重,他小小年纪就得跟着姐姐们干活,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子。这些年他在北京开货车,从小车换到大车,皮肤晒得黝黑,一年到头难得休息,小舅和小舅妈两个人常年在京挣钱养家,孩子自然就交给了姥姥。他们的一双儿女从出生到上大学,几乎全是姥姥一手带大的,和姥姥的感情更深厚些。 小舅和小舅妈的性格像个大孩子,只管埋头干活,家里的人情世故、孩子教育,全由姥姥操心,这也导致小舅和小舅妈没有主见。

姥姥以前是老师,待人接物周到又温和,街坊邻居都喜欢找她聊天。表弟表妹小时候转到城里上学,姥姥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但很快家里总是热热闹闹的,邻居们没事就爱去串门,连附近的年轻人下班了也喜欢去坐坐,听她说说话。 

我小时候最爱去姥姥家。每天早上醒来,枕头边总会放着水果或零食——有时候是一个橘子,有时候是几块饼干或是几颗糖果。我有时在想我从小到大没有起床气的原因,也许就是小时候醒来的第一眼,总在开心的翻找姥姥给的“惊喜”。

学生时代,每次去姥姥那儿,她都会精心准备我们喜欢吃的零食及饭菜。现在她都八十多岁了,耳朵不背,眼睛也不花,手机上的小字看得清清楚楚,甚至学会了刷短视频,还让我教她怎么点赞评论。我发的朋友圈,她每次都会点个赞。 

后来表弟表妹上了大学,姥姥一个人住。有次她不小心被反锁在卫生间,手机没带,喊人也听不见。住在11楼,喊破嗓子也没人应。最后她急中生智,把钱裹在塑料袋里往楼下扔,才引起路人注意,帮她开了门。 

小表弟和姥姥的感情,是那种无需言语的深厚。自从姥姥独居后,他总放心不下,便借着"考研复习"的名义,在家一待就是好几年。其实第一年考试,他的成绩足够去一所不错的211大学,可他却放弃了。后来两年,成绩再没超过第一年。我有时想,或许"考研"只是个幌子,他真正想要的,不过是多陪陪把他从小看到大的奶奶。

这些年,他虽没按常理出外工作,却也没闲着。他脑子活络,早些年炒比特币赚了一笔,又帮人写程序、搭网站——具体做什么我也不太懂,只听说他账户里的钱不比上班族少。可即便如此,家里人还是着急,总觉得他该有个"正经工作"。逢年过节,亲戚问起"孩子现在在哪儿高就",父母总是支支吾吾,仿佛他的选择成了难言之隐。

在我心里,姥姥好像永远不会老。直到去年三月,她突然病重,医生下了病危通知。我赶到医院时,看见她躺在病床上,那么瘦小,那么虚弱,才猛然意识到——原来她真的老了,甚至可能随时离开我们。幸好,她挺过来了,硬是靠着顽强的意志熬过了那一关。 

病好后,姥姥搬回了乡下老房子。小舅把多年没人住的老屋简单装修了一下,让她住得更舒服些。乡下空气好,大舅家和小姨家离得近,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和鸡蛋。

因为大舅和姥姥的关系不太好,大姨要照顾自己的孙子,小舅得在外地挣钱,所以平时主要由小姨和我妈照顾姥姥。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姨心里有了疙瘩,总觉得姥姥说了她的坏话,或者听了什么闲话,觉得委屈。小舅想给她些钱当作辛苦费,她也不肯收,可心里的怨气却越积越深。其实小姨人很好,就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己的日子又过得不容易,难免敏感。 

小姨的命有点苦,年轻的时候很漂亮,但是嫁错了人,跟着受了不少苦,她的公婆为人处事不太能上得了台面,在外人眼里的评价都不是很好,小姨夫又是一个懒散且有点自私的人,不懂得心疼和体贴小姨,这些年小姨跟着小姨夫受了不少苦,早些年小姨和小姨夫一起在海南干着装修的活儿,小姨白天跟着一起干活,回到家还要洗衣做饭,但凡有点不合小姨夫心意还会遭到埋怨,但她把所有的委屈都咽在心里。

前几年小姨生过一场大病,好不容易康复,小姨夫又中风了,腿脚不便,没法再靠去外地打工挣钱。两口子回老家开了间小理发店,勉强维持生计。小姨喜欢去山上摘药草和茶叶卖钱,即使烈日炎炎,她都不辞辛苦的去摘,很多人都劝她不要这么辛苦,但是小姨喜欢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这样她觉得充实。也许在她看来,摘茶叶并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她享受其中。他们的小女儿还在读初中,小时候是爷爷奶奶带的,性格有点内向,情绪也不太稳定,动不动就崩溃大哭,小姨也为这个小女儿操碎了心。 

我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小姨明明是个善良的人,她孝顺老人,勤劳能吃苦,对身边的人也好,从来不占人便宜,为什么命运竟会如此?最近一次听到“女人嫁过去后命运就会受夫家的影响” 这句话时,似乎解释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

现在人们常说结婚前要擦亮眼睛,可这"擦亮"二字,何止是看对方的人品相貌?更要看清那屋檐下的家风,看透那饭桌上的教养。因为嫁过去后,你要面对的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整个家庭的处世之道。

姥姥这些年总念叨,最后悔的就是让小姨嫁给了小姨夫。她说那时候其实有人提醒过,说对方父母为人不太厚道,可当时觉得年轻人过日子主要看自己,长辈的影响能有多大呢?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提醒,其实都是命运埋下的伏笔。

小姨不喜欢别人可怜她,她骨子里是个要强的人,宁可苦着自己也要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哪怕小姨夫做了一些过分的事情,她也没有真正去计较。我曾问过她有没有想过离婚,摆脱那样的一家人,她说很多事不像旁人想的那么简单,需要考虑的太多。

她们那代人,做什么决定都得想着父母孩子、街坊邻居,唯独忘了想想自己。但后来小姨说了一件事,我似乎又能理解她了,她说他生病最严重的那两年,小姨夫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给她治病,那个时候她已经原谅了小姨夫所有的不好,有些人也许像块粗粝的石头,硌得人生疼,可你要真遇上事儿了,他还是能靠得住。

和母亲通完电话,想着再和姥姥小姨联系下,但是思量良久,不知道跟小姨说些什么,毕竟有些心结,不是隔着电话说几句暖心话就能解开的;有些委屈,也不是旁人劝几句"想开点"就能消散的。

我想,或许我能做的,就是让姥姥多肯定小姨的付出。让小姨知道,她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让小姨感受到她的价值和被需要,而不是让她有一种可怜被施舍的感觉。

也许她最讨厌听到的就是那句“每个月给你几千块照顾老人总比你去山上摘茶叶轻松的多吧,你怎么就非得大热天跑到山上去吃苦受累呢?” 她也讨厌别旁人说她照顾姥姥是为了钱,所以她索性选择了不要钱也不去照顾了。

现在只剩下母亲照顾姥姥了,为了更方便照顾,这两天母亲把姥姥接回了家里,在这边更热闹些,姥姥的气色状态也更好了些,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也更踏实了些。

生活就是这样吧,明明都是好人,可偏偏会被琐事、误会、疲惫一点点磨出裂痕。姥姥常说:“一家人,哪有算得清的账?”可有些事,不是不算,就能过去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