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心情随笔

北大学生将鲁迅作品改变成rap:这样的融合真的好吗?

2020-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怡书坊
文/葡萄 图/网络

今天刷微博,北大学生吴一凡,将鲁迅作品改编成rap的热搜,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看到标题的第一反应是:不亏是北大的学生,竟然能把鲁迅的文章改变成rap,是真的强。

所以忍不住想听听北大才子的rap。点开视频,看着歌词,听着节奏。内心的os:词是真的不错。就是唱功,或许可以引用华晨宇对热巴的评价:还有努力的空间。

这个词和rap的搭配就像穿了一件燕尾服去大型蹦迪现场。有点怪,却又吸引人。

让我真正开始反思的是网民的评论。有高声赞美这个学生有才华的,有批评这种方式是对文化的不尊重,有讨论鲁迅是爱国作家的等等。

采访中这个学生说到,自己对鲁迅作品很感兴趣,词中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创作,当然也有鲁迅作品里的句子。

我们从小都在学习鲁迅,他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就是一个,为人爱国,严肃;文字幽默,辛辣干脆,带有讽刺的大家。而rap呢,是最近几年从美国引进,在国内兴起的嘻哈文化。这两个看起来完全没有任何交集的文化,确确实实被这个学生融合在了一起。

我不禁想问一句:这样的融合真的好吗?

我们接触的文化领域越来越广,我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现在小视频,电影,电视剧,音乐铺天盖地,使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文化,好像这些都已经够了。那用得着去好好看一本书,研究作者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和他对那个时代最想表达的感情吗?

似乎不必了。

那你对比过看书本《红楼梦》和看电视剧《红楼梦》的感觉一样吗?

答案是不一样的。

看书时我们自己揣摩着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那个地方感动到了自己,那个地方好笑了,林黛玉应该是长什么样子...我们会无限的遐想,深思,感慨。可是看电视剧的时候呢?似乎导演不仅仅指导了演员,更指导了我们的思维和感情。日后想起林黛玉,不再是自己心里的那个林黛玉了,而是扮演林黛玉的演员。演员哭,我们也哭,演员笑,我们也笑。

不可否认电视给了我们视觉的盛宴,给了我们便捷,我们可以毫不费力的就了解整个故事,每个人物。这个rap也是如此,用着大家更喜欢方式,传达着另一种文化。让更多人的听到,传播。可是,我想问,这么多听的人中有几个真正懂了,思想了这些词的感情。

大多数都是一听而过吧。

终究,这个rap 可以让更多的人听到鲁迅的作品,却不能让更多人思想鲁迅的情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希望我们在接受了新的文化的时候,还能静下来,慢下来,让自己真正的读一些作品。

自己做自己的导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